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刷到了范雨素老师的视频,后来知道了皮村文学小组,买到劳动者的星空这本书也是在知道范雨素老师的事迹之后,有一段时间我对自己的工作意义产生了迷茫,就拿起了这本书。阅读时间大概一个月左右。
《劳动者的星空》是皮村文学小组成员的作品集,里面有很多老师的作品都非常不凡,先说说我看完这本书的整体印象,这是一曲普通人的文学赞歌,打破了大众对劳动者的刻板印象,里面有很多打动我的篇章,比如范雨素老师的作品,还有施洪丽老师的作品,总体来说,这本集子里面记录的是劳动者们的人生,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家乡记忆,人生经验和体会,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和他们谈话一样,非常舒心,自在。
说说我印象最深的三篇文章,第一篇是范雨素老师的《大哥哥的梦想》,这篇文章看完我忍俊不禁,质朴幽默又有生活气息的文字,描绘了一个一直想要努力,却一直找不对方法的人的人生经历,但是整个故事基调不沉郁,主人公一直努力的劲头,很让人肃然起敬。
第二篇是施洪丽老师的《一个四川月嫂的江湖往事》,这篇特别长,算是个中篇,是这位老师的自传,因为我也是四川人,所以看这篇特别的亲切,每次看到精彩处都会忍不住用笔画下来,在这篇文章里,我看到了一个历经磨难依旧不屈服的女主人公形象,她的每次人生转折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虽然生活有很多不顺,但是她依旧抱着希望去努力奋斗,这种生活的烟火气,对迷茫时期的我很有激励作用。作者在自己人生的几个阶段,比如说在四川打工时期,以及后期到北京工作时期的很多描述都十分精彩,看到作者自己开家政公司时候的那种独立自主,也深深地赞赏,其实在这篇文章里面,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作者在自己的人生中一边悟道,一边成长的过程,当服务员时候的作者就十分机灵,一直到后来找到新的工作,也是非常的勤恳上进,这篇文章最让我感动的就是,无论生活是怎样的境地,作者都能找到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而在生活中遇到的这些事情,也给了她很多经验,让她得以在北京生存下去,这是非常非常宝贵的。
印象深刻的第三篇文章是万华山老师的《我在东莞演坏人》,万华山老师是我的同龄人,同为八零后,他的经历更加有趣,这篇故事有点像是一个小说,但是实际上还是一篇非虚构文章,无疑万华山老师是很有文艺天赋的,在这篇文章里,他展现了一个光怪陆离,又充满人生宿命感的城市底层文艺团体艺人们的命运,每个人都在为着自己的生活忙碌着,但是又在某些闪光处展现出人性的善良和坚韧,是这篇文章最打动我的地方。
其实仔细想来,这本书还有很多的精彩篇章,但是因为篇幅的原因,没办法一一写完,可以说这本书让我改变了对身边很多劳动者们的看法,当然我自己作为底层,也对自己有了全新的认知,我们虽然都是普通人,但依然可以拥有文学梦想,文学在我们这里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附庸风雅,它更像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和它相处,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人生回忆,没有什么是比能用笔写下这些感慨更让人感到满足的事情了。
有的时候我走在街上,看到一闪而过的外卖小哥,三轮车车夫,在我工作的地方遇到那些勤劳的保洁阿姨,在自己租住的廉租房遇到那些下班回来的育儿嫂,我会在内心默默地猜测,他们有着怎样的人生故事呢?他们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快乐,自己的悲伤和坚持吗?而皮村文学小组,就像是这苍茫人生当中的一面文学旗帜,一座灯塔,甚至是一个包容很多普通作者的温暖的小家,让大家在这里能够自由地抒发,细致地书写,这就是集体带来的力量,有文学相伴的日子,每个人的普通生活都有了奋斗的力量,而把这些感悟写下来成文,就是文学带给我们本身的纯粹性,写作在这里更多成为了一种修行,一种养心,一种平淡生活中触手可及的英雄梦想,不带太多物质性的虚荣攀比或者说急功近利,可以说《劳动者的星空》里的每一篇文章,都净化了我的心灵,让我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能够细细的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也是因为这种纯粹的写作,也让我拂去了写作中的慌张不自信和浮躁,能够更加沉下心来心无旁骛的,单纯的去积累,去写作,因为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文学最质朴真切的力量,那就是疗愈人心,推动个人的成长,从而促成整个社会的进步。
这些文章,就像是天幕中闪闪发光的星星,每颗星星都温润地散发着属于自己的光芒,或许不是那么明亮,但是却持久,绵长,也因为这些清冽动人的文字,让我看到了这群生活中的强者在文学的带领下一步步成长的旅途,这里,为所有热爱文学的普通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