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我们去向何方》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8-11 09:21:09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我们去向何方》读后感

本周一许倬云先生离世,不少媒体在公众号发文悼念,感怀又一位大师离开。我虽久仰许先生大名,但也是看了报道才知先生出生世族大家,天生残疾,身高不足1.5米,是胡适的学生、王小波的老师。目前为止我只看过许先生的一本书著,便是上月完结的《我们去向何方》。本书是许先生文明四书系列之第三本,书本不厚,但内容宏观,涉及政治、经济、历史、科技、文化等诸多内容,表达精炼、逻辑清晰且通俗易懂,值得推荐。

培根《论读书》时总结“读史使人明智”,想来因为通过学习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参考别人的经验教训,结合本人的人生经历和个人思考,可以观察到未来的趋势和走向,读史的人看人看事视角更宏观,不致一叶障目。《论语·为政》中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可见,古往今来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运行的底层逻辑是一脉相承的,太阳底下没有多少新鲜事。许先生是史学大家,他对过去足够了解,因此看未来更有远见,如他所言“历史不仅是过去的事,它是今天的镜子,也是明天的路标”。

言归正传,聊聊许先生的这本《我们去向何方》。本书出版于2023年3月,正文共十九个章节,探讨西方文化文明及民主化的历史演变,分析资本主义、知识/科技、国家政体的发展进程及其相互间的影响。在文化文明的内容中略有涉及中西方的差异分析,科学技术本身无分国界,但在经济制度、国家政体方面只分析西方,不涉及东方更不涉及中西比较,可能也是为了回避一些敏感话题。除了正文,本书的序、前言、附录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序和前言中探讨了当今世界的文明危现与转型,附录中指出世界即将面临分崩离析的局面,并给出了面对这一情势的应对建议——“我们需要更加容忍互存的全球化”。巧的是我在阅读本书后刚好重阅了胡适先生的《容忍与自由》,师徒两人都提到了“容忍”,从中看到了师生之间观点上的脉承,这部分内容容后再叙。本书值得分享的内容很多,本篇先梳理一下资本主义经济的相关内容及个人感想。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贸易经济:由早期地中海区域的威尼斯等商业城市发展起来的海运贸易,产生相关联的商业制度、信用制度及银行与保险业。这期间,国家利益与海运、长程或近程贸易密切相关,国家建立金融及商业秩序,同时以国家力量包括武装力量为后盾,争取最大利益。典型代表是荷兰和英国,荷兰的海商和海盗是“两块牌子一帮人马”,荷兰因此发展成为16-17世纪欧洲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英国则将荷兰模式进一步发扬光大,以国家力量掠夺全球资源,青出于蓝建立起“日不落”大英帝国。

第二阶段是生产经济:以投资和生产为主体,筹集资本、设立工厂、生产加工再批发零售满足市场需求,这一阶段是以生产关系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其基础是诚信、理性,业务运作透明。20世纪中后叶美国继承英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主义帝国,其发展也带有极强的掠夺性,在新大陆上全盘夺取了原住民的土地资源,奴役从非洲掠夺来的黑奴及包括华人在内的契约劳工,伴随资本主义扩张的是国家力量的霸业,以武力开拓市场。

第三阶段是货币经济:前两个阶段中货币是交易的媒介,而这一阶段货币本身成为一种商品,是真正的“资本”主义。以钱博钱成为主题,资金本身的运用已经脱离了商品生产和销售,成为独立存在的利益。不仅货币成为商品,信用也成为商品。证券市场中,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与其在证券市场的起落并无必然关联,掌握资金者可以无中生有获得巨利。

当前的资本主义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资本主义经济特别是货币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但消费主义、过度透支造成的泡沫引发了严重的信用危机,如2008年引发席卷全球金融危机的美国房地产次贷危机。全球化时代,资本、利润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进一步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弊病,《国富论》以国为单位,主权国家可以关税保护自己的产业,可通过货币发行调控本国的通胀,可通过征税与福利政策实现财富的再分配,全体国民共享发展成本,国富即个人富。但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整合成一个大网络,投资者的资金来自甲国、生产基地在乙国,甲国可利用乙国的低工资降低成本以获得更多利润,但甲国内的劳工失去工作机会,而资本的全球流动也使政府无法全面追踪大额资金或征税,无法在国民间调剂分配。这些,可能是当前关税大战,全球经济竞争更趋复杂的前因。

二、资本主义经济的三种理论演变

第一阶段是以亚当.斯密《国富论》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认为“看不见的手”会寻找市场的平衡点,典型应用是里根总统当政时期的“供给面经济政策”,核心是全面减税、缩小政府规模、减少政府管制。我们2015、2016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可以见到部分影子,如减税、取消或降低行政许可门槛等。

第二阶段是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欧美国家几乎同时发生了经济萎缩并面临崩溃,“看不见的手”无法挽回颓势,凯恩斯理论主张以公权力主动干预经济,其成功应用的典型代表是罗斯福新政,即以国家力量刺激和推动经济发展,这一理论的基础是提高消费需求,以创造更多的市场容量,并以此刺激生产,以生产吸纳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凯恩思理论是对古典经济学的一次重要修正。我们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的四万亿计划以及每逢经济疲软就启动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本质上也是这一理论的应用。

第三阶段是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理论:即通过货币供给政策调整经济运行,政府掌握控制货币水龙头开关的权力,这套理论对应“以钱博钱”的资本主义第三阶段(货币经济)。哈耶克并不支持只使用“看不见到的手”但他同时也反对府的过度干预,他认为任何政府干预最终都将导致权力倾斜,因此他主张以法律保证民主政治的运行和人民的基本权利。

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其他书籍中有不同的分类和代表,比如在古典经济学之后,还有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二战后美国援建欧洲的马歇尔计划,感觉是我们“一带一路”的参考母本),在新自由主义理论中又有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等不同分类。本质上资本主义经济理论是在古典经济学基础上,随着外部形势的变化而不断修正,以适应新的挑战、解决新的问题。对于实践而言,首先,经济理论只是工具,工具有效便值得学习借鉴与应用,不分敌我亦不必纠结于姓甚名谁,所谓“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其次,经济理论不是原则,其应用关键在见招拆招、灵活多变,而非墨守成规。现实中经济形态或形势变化多样,诸多外在条件都会影响到理论应用的效果,进而影响经济发展的方向。真正面临危机时,政府的实际应用是以理论为基础、结合内外部实际情况的博弈,只能事后论成败。也因此,经济学家们事后分析可以侃侃而谈、头头是道,毕竟结果已经摆在眼前,且术业专攻、满腹理论在,不难将两者相关联,以理论来分析或解释结果;但事前预测就难以做到了,纸上谈兵容易实际用阵难,专家们的分析基本都是语焉不详、似是而非,听起来跟算命先生的话差不多,难得有个别敢于直接亮观点的,要么招来一片骂声,要么被狠狠打脸,鲜有好评。

篇幅已经有点长了,就此打住,下一篇打算聊聊书中关于知识(科技)、金钱、权力“三位一体”相互影响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