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读后感
《菜根谭》与《围炉夜话》《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明代洪应明所撰,分修身、应酬、评议、闲适、概论五个部分,每部分对应格言数十幅,涵盖人际交往、家庭伦理、为政修养等议题,集世故之大成,蕴人生之百态。
洪应明在序言中说“美味可口,淡味可心”。人生真正的滋味,是平淡,是于粗茶淡饭中体会到的淡泊之美。“淡味可心”,妙不可言,足可概括全书意旨。
“修身”是全书的第一部分,着力劝导人们在躬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涵养个人心性。“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见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
做了好事,就想要趁机抬高自己,贬低别人;给了恩惠,唯恐天下不知,到处宣传,借此向上攀援,广结资源;干了些事业,就想惊世骇俗,涨粉百万千万,引人关注;树植点气节,就要要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这些都是善念中的刀枪,好思想中的不良倾向,追求义理道路上的荆棘障碍,易藏思想深处,混杂夹带,最难拔除。
做了好事不留名,过后不思量,将私心杂念全部清除干净,断其根芽,回归人性本善的真实体性。
修身绝非易事。有些人会保持初心,有些人在红尘中堕落。人性本善,但每个人成长环境不同,面临的境遇和挫折也会不同。唯一相同的是,没有任何人,成长的历程是一帆风顺、无往不利的。不经风雨,如何见得彩虹?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不是一出生就比平常人更有思想、更有觉悟、更有认知,而是经历痛苦过后,能够认真反思、追根溯源、努力纠正、不犯二过,才使境界得以升华,灵魂更加高尚。
好钢当百炼,化为绕指锋;顽石欲成佛,当历千刀功。修身难,难就难在我们没有勇气经历痛苦,挑战自我,深刻反思,借事炼心,没有通过事上去磨砺,理上去深究,行上去实践。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素养,是追求向善向上向好的世人终生必修课。
第二部分重点讲“应酬”,阐释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方面的道理。“待人而留有余,不尽之恩礼,则可以维系无厌之人心;御事而留有余,不尽之才智,则可以提防不测之事变。”
在涵养道德、提高自身素质的前提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则是内在素养的外在映射。君子之交淡如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要用十分的力,平和清淡、顺其自然方能更长久,亦可防不测之变。
《菜根谭》的这些文字告诫我们,万事不能做尽,待人要留有余地,在恩惠和礼数上不要做尽,不要过,也不要不及,保持一定距离,如日月之间,才能不发生碰撞或逃离之灾难,维系双方百处不厌,不离不弃。
做事也要留有余地,不要智慧用尽,才能提防不测发生,为自己留条后路,这是儒家思想。中国人讲究礼数,讲求待人接物万事周全,乍见之欢不如久处不厌,刚刚认识就将万事做尽,以后的相处便处处都是意料之中,久而久之就变成厌倦。为了避免这种厌倦,我们懂得适可而止。
做事情也是同样的道理,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此时此刻将万事做尽,接下来事情的发展,也许就不会按照自己的预期进行,那么之前没为后来留退路的做法,就可能将自己置于不复之地。
第三部分主讲“评议”,对于世事及内心进行分析和谏言,以达到身心提升。“贪心胜者,逐兽而不见泰山在前,弹雀而不知深井在后;疑心胜者,见弓影而惊杯中之蛇,听人言而信市上之虎。人心一偏,遂视有为无,造无作有。如此,心可妄动乎哉!”做人做官,最不能有的就是贪念,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内心清明警醒才能长久;客观公正,不疑不偏,才能平衡好事物,看清本来面目。
第四部分讲的是“闲适”。除了做人当官,我们作为活生生的人,同样需要享受生活中的种种乐趣,培养闲适的性情。“昼闲人寂,听数声鸟语悠扬,不觉耳根尽彻;夜静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顿令眼界俱空。”
作为社会的一分子,白天我们需要扮演很多角色,或是精英或是职场员工,晚上我们拥有的却是自己的清幽和放松。生活忙碌、工作紧张,让很多都市人忘记抬头看看太阳和星星,但人生即使再繁忙,我们都应该时不时抬头仰望星空,不要忘了大自然给予我们的馈赠,或聆听涓涓细流,或闲看花开花落,也同样是一番滋味。
“闲适”部分的臻句告诫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生活,面对生活应该有怎样的态度。读书、饮酒、赏花、种树……这些仿佛只有在书中能实现的生活,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无须做出过大的改变,细微调整生活节奏,提高生命质量。其中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精神的成长和技能的成熟都离不开它。多读书可以改变我们的气质,让我们变得更加有礼有节,更聪明智慧,更快乐欢愉。调节身心,读书对放松身体绝对是明智之举。
最后一部分是整书的概论,其中所包含的哲理正是我们生活中、工作中、精神上、物质上所能接触到的方方面面的道理。
朋友圈近一年的读书分享,《菜根谭》中的每一段话都让我感触颇深,每一言都有思考及感悟。
知足常乐,这是人追求快乐的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处世哲学。“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
人生总是不断上演着失意和得意。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不要心冷,多么令人醒悟的职场格言。面对工作压力、工作环境挑战,下决心加倍努力,将工作做到更好;面对挫折困难,不要灰心丧气,保持韧性,继续努力,坚持到底,直至成功。
菜根本是寻常普通之物,甚至为很多人所不屑,它往往埋没于泥土之中不为人所待见,既没有菜茎、菜叶的味美,也没有菜花的艳丽,很容易被忽略。工作与菜根极像,因此必须要耐得寂寞,守得清贫,不怨天不尤人,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菜根自有其无可替代的作用,工作亦是如此,很多工作不能立竿见影,需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的精神,一锤一锤接着敲、一颗接着一颗钉、滴水穿石,终有所成。所以在工作上,切不可意气用事。
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人,不但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更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
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责任心,更要用心去工作。
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愿我们每个人都是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读书的目的在于格物致知、修身养性,如果日日读书,心性没有半分长进,实是枉然。
咬得菜根香、心底清明现,世间一切若都能以此心态坦然处之,又何来悲苦怨愤?
“人人有个大慈悲,维摩屠刽无二心也;处处有种真趣味,金屋茅舍非两地也。只是欲闭情封,当面错过,便咫尺千里矣。”与人与事,和气处之,不动怒,不斗气,久而久之,清净功夫自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物来则应、去之不留”,人生天地间,一切皆身外之物,犹如镜花水月、梦幻泡影,何事值得挂怀?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