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高老头》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8-30 08:37:57归属于名著读后感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高老头》读后感


父母对子女无尺度的溺爱,是披着温情外衣的毁灭性武器,将会扼杀他们的独立人格、扭曲他们的价值观、使他们滋生极端自私。

巴尔扎克曾言,高老头的父爱是本能、带有情欲和病态的,他以盲目的虔诚将一切感情倾注于女儿,这种反常的、过分的“爱”最终吞噬了他自己,使他成为病态父爱的牺牲品。他直至临终才明白女儿从未爱过他。

亲子之爱最终指向分离。智慧的父母应提供适度的爱,既满足需求,支持成长,又保持距离,培养孩子的独立与责任感。高老头的溺爱,诱使子女无止境索取,反阻碍其独立之路。

01: 背景与主题

今天,我们将探讨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高老头》。巴尔扎克被誉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其毕生创作的91部小说,塑造了2472个生动人物,共同构成了宏大的《人间喜剧》。《高老头》作为《人间喜剧》的序幕,标志着巴尔扎克开始对其笔下人物和情节进行统一规划。人物在不同小说间穿插,命运得以延续发展,使整个《人间喜剧》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高老头》的核心故事包含两条交织的主线:高老头的悲剧命运与青年欧也纳·德·拉斯蒂涅的成长历程。

02: 高老头的故事

主人公高老头原名高里奥,是一位在大革命时期发家的面粉商人。中年丧妻后,他将全部情感倾注于两个女儿身上。为了让女儿跻身上流社会,他不仅为她们提供了优质教育,更在她们出嫁时各自陪嫁了80万法郎的巨额财富。然而,在18世纪法国浮华奢靡的社会风气下(如拉克洛《危险关系》所描绘),被富养的女儿们最终走向了挥霍无度、虚荣成性的道路。她们生活放荡,挥金如土,在榨干父亲的财富后,无情地将其抛弃。

高老头最终悲惨地死于破败公寓的阁楼之上。

03: 时代背景

这一悲剧的发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1815年滑铁卢战役后,拿破仑彻底失败,波旁王朝复辟。流亡贵族重返法国,虽表面耀武扬威,但其实际地位已与大革命前不可同日而语。新兴资产阶级凭借财富崛起,敢于与贵族抗衡。至复辟王朝后期,查理十世的反动政策激怒民众,引发七月革命。短短三天,复辟王朝被推翻,七月王朝建立,标志着金融资产阶级正式掌握政权。

《高老头》的故事发生于1819至1820年初的巴黎。此时正值波旁王朝复辟时期,贵族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整个社会弥漫着金钱至上的风气。人际关系变得异常脆弱与冷漠。书中一句台词深刻揭示了时代本质:“倘若人们想捞些什么,就得玷污双手,只要知道如何脱身变形了,这就是我们时代的全部道理。”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讽刺与冷酷。

04: 欧也纳·德·拉斯蒂涅的视角

高老头的故事主要由另一条主线的中心人物——青年欧也纳·德·拉斯蒂涅所目睹和见证。这位来自外省的年轻人怀揣远大梦想,渴望在巴黎出人头地。他试图通过讨好、奉承进入上流社会,却不断被吞噬、腐蚀,内心发生巨大转变。正是欧也纳将寒酸的伏盖公寓与豪华的贵族沙龙联系起来,使两条线索交汇。高老头的葬礼,也象征着欧也纳青春时代的终结。

05: 伏盖公寓:社会的缩影

故事始于伏盖公寓。这座位于巴黎塞纳河左岸僻静小巷的老宅,与上流区域格格不入。公寓提供包饭服务,主人是年约五十的寡妇伏盖太太。她精于算计,对每位房客的性格与收入了如指掌,总能从他们身上榨取微薄利润。一楼是客厅兼饭厅,陈设简陋。楼层越高,房间越寒酸。四楼窗户狭小,其上还有一座晾衣阁楼。

公寓住着形形色色的七位房客:从昂古莱姆乡下来巴黎攻读法律的大学生欧也纳;歇业的面粉商人高里奥(高老头);神秘莫测、外号“鬼上当”的伏脱冷;被大银行家父亲赶出家门的泰伊番小姐;骨瘦如柴的老姑娘米旭诺等。饭厅是房客们聚集议论的中心,而取笑可怜的高老头往往是他们的共同话题。巴尔扎克指出,这狭小空间如同社会的缩影,“整个社会的分子在这样一个集团内当然应有尽有,不过是具体而微小罢了”。

06: 高老头的沉沦

高里奥(高老头)69岁,1813年入住伏盖公寓。初来时,他备受尊敬,住最好的房间,年付1200法郎膳宿费,气派讲究,拥有金鼻烟壶和众多银器。伏盖太太觊觎其财富,试图引诱未果,反生怨恨,认定他品性败坏。

第二年年末,高老头要求搬至三楼,膳宿费降至900法郎,冬天甚至不生火。伏盖太太态度骤变,开始称其为“高老头”。当房客们目睹衣着华贵的年轻女子(实为其女儿雷斯多伯爵夫人和纽沁根银行家太太)来访时,无人相信高老头的解释,纷纷猜测他是破产的投机者、赌徒或放高利贷者,甚至认为他是在掩饰情妇。第三年,高老头更加潦倒,迁至四楼小屋,月费仅45法郎。他舍弃了鼻烟、理发和发粉,形容日渐憔悴。众人认定他是纵欲过度所致。他的贵重物品一件件消失,最终沦为众人眼中的可怜虫。

07: 欧也纳的野心与发现

欧也纳出身没落小地主家庭,成绩优异考入巴黎学习法律。巴黎的奢华生活刺激了他对权力和成功的渴望。他意识到勤学苦读之路漫长艰辛,转而寻求捷径:通过攀附富有的贵妇进入上流社会。经姑母引荐,他结识了远房表姐鲍赛昂子爵夫人。这位出身勃艮第王室、地位显赫的贵妇给予欧也纳的舞会请柬,是其进入上流社会的通行证。巴尔扎克写道,能在那些金碧辉煌的客厅露面,“就等于一纸阀阅世家的证书”,获得社会的认可。

在舞会上,欧也纳对雷斯多伯爵夫人一见倾心。当晚,兴奋归来的欧也纳发现高老头房内亮灯,从锁孔窥见其正将精美的银器绞成金条。次日,高老头托人送信给雷斯多伯爵夫人(内有一张债务清偿的借据),被好奇的房客偷看,更坐实了“情妇”的猜测。欧也纳在饭厅炫耀舞会见闻时,伏脱冷对此嗤之以鼻,认为巴黎女人为挥霍可以无所不为。高老头愤然离席。

08: 真相与教育

为弄清高老头与伯爵夫人的关系,欧也纳拜访雷斯多府邸。仆人见其寒酸,面露轻蔑。等待时,他意外听见高老头的声音和亲吻声,并目送其离去。当欧也纳提及认识高里奥老头试图拉近关系时,却引起伯爵夫妇极大不快,被逐出门外,并被告知永不接待。

懊恼的欧也纳赶往鲍赛昂夫人处寻求答案,终于揭开真相:雷斯多伯爵夫人正是高老头的女儿!高老头年轻时经商致富,中年丧妻后,将所有感情和财富倾注于两个女儿。他为她们提供最好的教育和巨额嫁妆(各得一半财产)。大女儿阿娜斯塔齐因美貌嫁入贵族(雷斯多伯爵家),小女儿但斐纳爱财嫁给银行家纽沁根。然而,两个女婿看不起面粉商出身的岳父,拒绝其登门。高老头忍痛卖掉店铺,将钱分给女儿后,黯然入住伏盖公寓。

但两个女儿被巴黎上流社会腐蚀。大女儿为供养赌徒情人,耗尽财产,不断压榨父亲;小女儿的财产被丈夫侵吞,也需向父亲索要。高老头一次次满足女儿的要求,生活不断坠落,从二楼搬至四楼,财物变卖殆尽。当价值被榨干后,女儿们便将他无情抛弃。

09: 欧也纳的抉择与高老头的幻梦

鲍赛昂夫人教导欧也纳看清社会本质:“这个社会是卑鄙又残忍的”,需“以牙还牙”。“你越没有心肝,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地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她指出,在巴黎若无年轻貌美富有的女人关切,便一文不值,即使动情也不可交出真心。她建议欧也纳通过高老头结识其小女儿纽沁根太太。这番教诲点燃了欧也纳的野心。

回到公寓,欧也纳宣布保护高老头,确认其身份。他决心双管齐下:依靠学问成为博士;依靠爱情成为时髦人物。然而巴尔扎克讽刺道:“可笑!他还幼稚得很,不知道这两条路线是永远连不到一起的。”

欧也纳写信向拮据的家庭索要启动资金,购置行头。伏脱冷看穿其心思,提出惊人计划:追求泰伊番小姐,由伏脱冷派人杀死其兄(唯一遗产继承人),使泰伊番继承巨额遗产,伏脱冷索要20万法郎报酬。伏脱冷的信条是:“在互相吞噬的社会里,清白老实一无是处,如果不像炮弹一样轰进去,那就得像瘟疫一般地钻进去。”欧也纳虽受震动,但觉伤天害理,未敢应承,最终选择追求纽沁根太太。

10: 纽沁根太太与高老头的最后付出

欧也纳在剧院结识纽沁根太太(但斐纳)。高老头急切询问女儿情况,听闻女儿对欧也纳有好感且对自己更孝顺,深感满足。他宣称自己生活无所谓,唯愿女儿快乐。两人关系变得亲密。

纽沁根太太邀请欧也纳赴宴。席间,她倾诉痛苦:丈夫纽沁根掌控其财产,限制其支配权,婚姻如同骗局(嫁妆被侵吞)。她羡慕欧也纳的新手好运(欧也纳遵其嘱用100法郎赌博赢得7200法郎替其解围)。她揭示了巴黎贵妇生活的表里不一。

欧也纳将实情告知高老头。高老头心疼女儿,动用最后的养老积蓄买下一处配有新家具的住所,希望欧也纳搬入,并幻想二女儿离婚后与欧也纳在此生活,自己仅卑微要求在六楼留一小间。欧也纳深受震撼,内心挣扎后,拒绝了伏脱冷的罪恶计划(伏脱冷误其默许,派人杀死了泰伊番之兄。伏脱冷真实身份是苦役监逃犯“鬼上当”,终落法网)。

11: 幻灭与死亡

高老头兴高采烈地带欧也纳看新居,憧憬美好未来。他视此为女儿出嫁后最快乐的日子。然而,现实残酷无情。搬家当天,纽沁根太太匆忙告知:她的80万法郎陪嫁被丈夫以投资套牢为由侵吞,丈夫威胁若离婚则分文不给。高老头痛感自己无能保护女儿。女儿却将责任部分归咎于父亲:“我们出嫁的时候都没有头脑...做父亲的,应该代我们考虑。”

祸不单行,雷斯多伯爵夫人也因变卖家传钻石替赌徒情人还债事发,被丈夫剥夺财产和子女抚养权,前来索钱。高老头已身无分文(钱全用于新居)。得知父亲将最后积蓄用于妹妹的新居,大女儿指责父亲偏心。姐妹激烈争吵,高老头劝解无效,受刺激晕厥病倒。

病情迅速恶化,被诊断为脑出血,生命垂危。欧也纳多次通知其女儿,但女儿们置若罔闻:大女儿忙于与丈夫交涉孩子事宜;二女儿参加舞会至清晨,仍在酣睡。高老头临终前悲愤醒悟:“你给他们生命,他们给你死。你带他们到世界上来,他们把你从世界上赶出去...他们不会来的...我上了当!他们不爱我,从来没有爱过我!”他认识到自己用金钱置换的“爱”本质是交易。他仍为女儿辩护,将悲剧归咎于自己的溺爱。临终前,他告诫欧也纳要爱父母。

高老头在欧也纳的守护下孤独离世。欧也纳典当自己的表支付了丧葬费用。两个女儿均未出席葬礼,亦未出资。陪葬的仅有刻着姐妹俩形象的金胸章险些被伏盖太太拿走。

12: 结局与思考

目睹高老头的凄惨结局,欧也纳的心灵受到深刻洗礼。在公墓,他埋葬了“青年人最后一滴眼泪”,远眺巴黎,五味杂陈。高老头的命运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的冷酷无情与不公。年轻的欧也纳褪去青涩,气势非凡地宣告:“现在咱们俩来拼一拼!”他决心面对现实,挑战社会秩序。小说于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