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余华《活着》有感20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9-21 09:50:03归属于名著读后感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读余华《活着》有感

家里面有很多不同类型的书,选择《活着》开始,是因为一直都想看这本书,却一直都没有静下心来翻阅它。偶尔刷小视频的时候,看到对作者余华的采访,觉得余华是一个风趣幽默的人,他的作品应该也是让人心旷神怡的,让人有一定感悟的。“我靠《活着》而活着。"我一直记得余华这样幽默说。

我的工作是到乡间收集民间歌谣,因为这个工作我了解到了福贵的故事。故事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

“我”是地主家的儿子,学不好好上,专到城里嫖赌,最终是把家产赌光了,成了穷光蛋,在最后一次赌的时候,家珍怀着孕到城里找“我”回家,叫“我”别赌了,“我”却把家珍打了一顿。当时看到这里的时候恨不能跑进书里打死福贵,也感叹旧时代女性的地位,未出世的儿子也被挨了打。

家产输光之后,搬进了村头茅屋,爹也在那天去世,当初变卖家产还赔债的时候,爹把钱换成了铜钱挑着去还债,良苦用心,让“我”知道钱的重量。中途爹知道“我”输光之后,凤霞还帮着“我”。当看到这些觉得凤霞真是一个可人儿,心里有一种期望,希望风霞能拥有美好的一生。爹死了之后,丈人把家珍接回了家,其实接回家了也好,至少有吃有住,可以放心把孩子生下来,小小的凤霞也跟着娘去挖野菜,“我”好像长大了一样,找龙二租五亩田,至少得养活娘和凤霞。此时看到这里觉得日子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累了点但至少人还在,但老天会这样安排呢,心里悬得很,害怕看下去。

接下来有一段看似祥和的日子,家珍生了儿子,并且在有庆半岁时回来了,刚回来时家珍穿着水红色旗袍,可漂亮了。家珍回来,家就全了,平静祥和的日子过了一年,娘就病了,“我”到城里去请郎中,结果出了意外,被拉去当壮丁了。看到这里,我就在想,留下来的家珍,凤霞他们可怎么办呀?

当壮丁的日子里,认识了老全,春生,当了两年壮丁,解放军俘虏了“我”们,但也让“我”们可选择回家,“我”回到家,看到了凤霞、有庆、家珍,但娘在“我”离开的两个月死了,“我”终于回到家了,但是凤霞因为发烧后就不会说话了,可怜的凤霞,那个活泼可爱,摘小花的凤霞不会说话了。看到这里心好疼啊,村里土地改革,共产党毙掉了龙二,分到五亩地,家珍说,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

这样又苦又安稳的日子到了凤霞17岁,有庆也在城里念书,凤霞十二三岁的时被送出了一次,有庆想念姐姐不想念书,被“我”揍了,看到这里觉得有庆真是一好孩子,宁愿被揍,也想不念书把姐姐换回来。后来,凤霞回家探亲后“我”把她送回去,到了城里实在是舍不得,就又背回来,,"就是全家饿死,也不送凤霞回去"。凤霞终于可以和家人在一起了,有庆也一边念书,一边喂两头羊,可真能干,因为怕鞋跑烂了,就光脚跑,下雪天也一样,如果日子发这样安稳的过下去也挺好。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大家吃大锅饭,一起干活,有庆的两头羊也充了公,公社也煮起钢铁,也在这阵子,家珍病了,看到家珍病了,“我”也害怕家珍死掉,这个家不全了。

钢铁在那个国庆节煮成之后,公社食堂也散伙了,需要干活挣工分,有庆不想念书想干活给家里挣工分,十二岁就这么懂事,“我”还骂他,到了他学校看到他调皮还打他了,为了表达歉意,给他买了一头小羊,其实“我”是很爱孩子们的,想他有出息,不能一辈子都苦,可是在那个大环境中,吃都顾不上的社会,没有那么多的情感。后来,老天下起了没完没了的雨,稻谷烂在了田里,大家都没吃的,“我”把有庆的小羊卖了,有庆哭了一路,他们是伙伴,是有感情的。卖了换了40斤大米,挨过了三个月,野菜、树皮,树根都吃,凤霞还因为小半截地瓜差点跟人打架,但是看到王四打了凤霞“我”二话不说给了王四一拳的时候,,心里暖暖的,眼泪止不住的流,父爱其实无处不在。

家珍去了城里找她爹,回来拿了一小袋米,那是从牙缝里挤出来。想当年,家珍抱着有庆回来穿着水红色旗袍大小姐的模样,现在瘦得不成人样。哭死,但是家珍觉得一家人在一起,不管怎样都是幸福的,又哭得稀里哗啦,哭得还在后面。

有庆学校的校长生孩子大出血,学校让学生献血。结果,有庆的血型对上了,有庆非常高兴,但是,有庆那么瘦小,又被无良医生抽了很多血,结果人没了。看到这里,“我”不敢往下看,“我”希望有奇迹,有庆那么懂事,怎么人就没了,哭红了眼睛,结果校长是春生的老婆,把有庆埋在了爹、娘的旁边,不敢告诉家珍,但是,瞒不住的,家珍知道了。

看着村口的路,有庆不会在这条路上跑来了,那条通往城里的小路,再听不到有庆赤脚跑来的声音。

城里闹上了文化大革命,在这样的口子里,也给凤霞找了一个偏头搬运工,万二喜,二喜对“我”们、对凤霞好,凤霞也算是过了段幸福日子。

春生也在文代大革命中死掉了。

凤霞怀孕了,“我”和家珍的心也定了,只希望一家人活着,愿望就是这么简单,可是,凤霞生了孩子大出血去世了。厄运专找苦命人啊,有庆没了,凤霞也没了,留了一个刚出生的儿子,还有二喜,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死了,二喜一边带着苦根一边做工,苦根四岁时,二喜做工时被水泥板夹死了。啊,命运怎么这么多舛,苦根跟着“我”回了乡下,却等着二喜来接他回家啊。“我”的眼泪包不住了,苦根想他爸爸了。

半年后,包产到户,苦根5岁已经是“我”的干活好帮手了,突然想起有庆小时候了,凤霞小时候也帮干活来着,苦根是“我”活着的盼头,苦根7岁时,“我”为了抢收棉花,把苦根喊来一起摘,当时苦根已经头晕,发着烧却还是帮“我”干活,“我”知道后,觉得自己老糊涂了,还让着他干活,回到家给地熬了姜汤,向邻居要了糖熬了一碗粥,因为家里穷,“我”又很心疼苦恨,就去摘了豆子煮熟给苦根吃,“我”就去摘棉花了。回到家,看到苦恨,歪在床上,嘴里还有没嚼烂的豆子,因为家里太穷了,苦根豆子都难得吃上,所以,吃豆子给撑死了。

看到这里,“我”感觉天都塌了,家里的小孩都很懂事,但都没活得久,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可能这也是大家的缩影。

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后来,买了一头老牛,跟“我”一样老的老牛,苦根活着的愿望就是买一头牛,有庆小时候还有爹娘姐姐,小羊,苦根是什么都没有过。

在外人看来,福贵是悲惨的,送走了自己所有的亲人,承受了巨大的苦难,是熬的一生。但“我”想信,福贵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他亲手送葬了自己所有的亲人,也就没有牵挂,家珍对自己不离不弃,凤霞、有庆都是好孩子,二喜对自己也很好,苦根小小年纪都能为自己分担,所以,福贵拥有过,福贵是幸福的。也有一句话"活着未必幸福,死去未必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