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资治通鉴》读后感之 历史的胸怀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9-29 07:57:55归属于名著读后感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资治通鉴》读后感之 历史的胸怀


乱世之中,方显英雄本色。从八王之乱到五胡乱华,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各路势力纷纷逐鹿中原。环境的恶劣,生存的挑战,人性中善良的丧失,激发出人性中的恶。杀人取肉用盐腌制为军粮;守城军粮已尽,举刀屠杀城中百姓,从惊呼冤叫到白月下的无声静默,只看见刀起刀落和百姓绝望的眼神;在舂磨寨中碾人成粉作军粮。由于长期兵战,土地荒芜,无人耕种,百姓逃亡深山,但依据逃脱不了兵将的掳掠,以换取可用之物。在这个几乎每隔百年就有一次的修罗场中,人难当为人。

在这历史的馊臭的文字当中,有人在追逐权力进行大杀戮;有人在左纵右横进行大联合;尔虞我诈,虚实难掩;也有人举旗成就霸业,开创一个朝代,开始新的杀戮,以便维持新的封建专制轮回。在乱世中担当英雄已实属难得,但要在这修罗场中担当一个有胸怀的英雄更是难得。好似在这历史的馊臭味道中,忽有一缕清风吹过,虽是瞬间,但也沁人心脾,令人眼前一亮。

曹操。

公元210年,东汉汉献帝建安十五年,曹操下达求才令说∶"从前,孟公绰做晋国赵、魏两家贵族的家臣首领是才力有余的,但不能胜任滕、薛等小国大夫的职务。假如必须是清廉的人才能使用,那么,齐桓公又怎么能称霸于世!大家要帮助我显扬高明人士,即使身份卑微,也要推举,只要有才能就进荐上来,让我能够任用他们!"标志着汉朝用人制度的重大转向。

还是在这一年,曹操下令说∶"我最初被推荐为孝廉时,自以为本来不是隐居深山的知名之士,恐怕被世人看作平庸无能,打算好好处理政务,推行教化,以树立名誉,故在济南国任国相时,铲除残暴邪恶势力,公正地选拔人才。由于这样,受到强门豪族的忌恨,我恐怕给家中招来灾祸,就借口有病,回到家乡。当时年纪还不大,就在谯县县城以东五十里处修建书房,打算秋季与夏季读书,冬季与春季射猎,计划这样过二十年,等天下安定以后,再出来做官。但我未能如愿,被朝廷征召为典军校尉,于是改变主意,想为国家讨贼立功,使墓道的石碑上可以题写'汉朝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这就是我的志愿。而后遇到董卓之乱,我兴起义兵。以后,我任兖州牧,击败黄巾军,迫使三十万黄巾军投降;又讨伐袁术,使他走投无路,穷困而死;击败袁绍,将他的两个儿子斩首示众;再消灭刘表,于是平定天下。我身为宰相,作为臣子已达到尊贵的顶点,也已超出了我的愿望。假设国家没有我,不知会有几个人称帝,几个人称王?或许有人看到我势力强盛,又生性不信天命,恐怕会随便猜测,说我有篡位的野心,每一想到这些,心中就感到不安。所以,向你们述说这些话,都是我的肺腑之言。然而,想要我就这样放弃所统领的军队,交还给主管部门,回到我的封地武平侯国,实在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我确实害怕自己一离开军队就会被人谋害,既是为我的子孙打算,又因为我一失败就会使国家危亡,所以,我不能追求虚名,而遭受实际的灾祸。然而,我的封地共有四个县,享有收取三万户百姓租税的权利,我的品德怎么能配得上呢?天下尚未安定,我不可以辞去官位;至于封地,是可以退让的。如今,我把阳夏、柘、苦三县的二万户封地归还给国家,只享受武平的一万户百姓的租税,姑且以此来减少对我的诽谤议论,同时也稍微减轻我的责任!"

我觉得此为曹操的肺腑之言,既讲了自己的过往,又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直率而坦诚。与其写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胸怀极其相称。

宇文邕。

南北朝时期,隋文帝杨坚当时为北周大将军。当时姿容相貌奇特壮美。常被人认为有天子王者之相。公元575年,北周国主武帝宇文邕一向厚待杨坚,齐王宇文宪对武帝说:"杨坚,相貌异常,臣每次看到他,不觉茫无所措;恐怕他不会甘居人下,请及早把他除掉!"。武帝也怀疑杨坚。公元576年,在一次宴会上,大臣王轨有一次向北周武帝宇文邕进谏,认为“皇太子不配做一国之主,杨坚面貌有反相”。应该早日除掉,以绝后患。北周武帝宇文邕听了很不高兴,说:"这如果是天命所决定的,那又怎么办!"

北周武帝宇文邕深深感到王轨等人的话很对,但是汉王宇文赞是第二个儿子,同样不成材,其他儿子年纪又小,所以皇太子没有被废掉。杨坚也没有被除掉。后来北周武帝宇文邕征战北齐,北击突厥,虽英年早逝,但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再后来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宇文邕在自己后代不足以承接大业时,并没有为了自己的江山能够永固,不择手段的消灭竞争者,造成国内混乱不可收拾的局面。难得的稳定天下的胸怀。

郭威与郭荣。

公元954年,建立后周的太祖郭威去世。后周太祖郭威平生又崇尚节俭,去世前要求不修地宫,只用瓦棺纸衣薄葬,世宗郭荣全都遵命。后周太祖改革前代的弊政,他同情民间疾苦,崇尚节俭,减免百姓的税负,减轻刑法,于是百姓逐渐安定,民生开始蓄力富强。后周世宗郭荣即位后,与北汉高平之战立威名,慨然萌生削平各国统一天下的志向。是为数不多的在乱世中进行城市规划改造的帝王。清理佛寺,禁止私下剃发出家当和尚、尼姑,凡是打算出家的人必须得到祖父母、父母亲、伯伯叔叔的同意,天下寺院保存的有二千六百九十四座,废除的有三万三百三十六座。世宗对侍从大臣说:"你们不要为毁佛疑虑。佛用善道来教化人,假如立志行善,这就是信佛了。那些铜像岂是所说的佛呢!况且我听说佛的宗旨是在于利人,即使是脑袋、眼睛也都可以舍弃布施给需要的人,倘若朕的身子可用来普济百姓,也不值得吝惜啊。"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的批语说:像周世宗,可以称得上仁爱了,不吝惜自身而爱护百姓;像周世宗,可以称得上英明了,不为无益的东西来废弃有益的东西。”在位仅5年,确好似干了20年的事情;虽然英年早逝,但他改禁军、灭佛、伐蜀、三征南唐;打败北汉、辽国、蜀国,取淮南,四方都畏服,而国家却没有因战事多而贫困,有统一天下的迹象,为后期终结乱世分裂,止战统一奠定了基础。正如司马光所说的仁爱胸怀了。

乱世出枭雄,如何分辨枭雄与英雄。也只有在乱世之中,大浪淘沙,方显英雄博大胸怀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