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主义
二、一些传闻
在书中看到不少似曾相识的传闻。
1、茅台这样稳定的企业,谁当领导都一样。
通读书中几代领导的决策对茅台的影响后,才理解吴晓波的话:
没有一个企业和品牌的成长是 “靠天赏饭” 的,归根结底是一代人乃至几代人奋力拼搏的结果。
企业家,是一切关键变化的枢纽。
所以,怎么可能谁当领导都一样。
2、市面上 90% 的茅台都是假的。
这个至今流传的说法,竟然起源于 2011 年。
当时的厂长季克良曾公开辟谣:根据茅台的统计、官方打假情况及其他参考因素,市场上假茅台的占比不会超过 5%。
3、公款不消费,茅台就完了。
早在1989年,茅台就进入了公款消费限制清单。
2012年,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严厉打击公款消费。
同年,发生白酒塑化剂事件,整个白酒行业陷入寒冬。
没想到多年以后,类似风波再次出现。
图片在书中,也看到曾经亲身经历的过往
4、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喝茅台,茅台没有未来。
以为是新鲜论调,原来也是茅台早就经历过的陈词滥调。
5、投资大佬们看好茅台的曲折。
作为“茅王”,茅台向来追随者众,比如著名的林园、但斌、董宝珍等。
我记得曾在董宝珍的书中看过他对茅台的分析,以及当时面临的压力。
没想到他还曾与另一位不看好茅台的投资人打赌,而且因为输了而裸奔,笑死我了。
6、成见中的习酒
如今红火的习酒,我曾以为是某些人刻意迎合而诞生的品牌。
原来早在 1998 年,同在赤水河畔习水县的习酒濒临破产,被茅台收购后得以重生。
并于 2022 年开始独立运营。
也是打破了我的成见。
合上书页,不由有些陷入纠结:
如今茅台再次陷入低谷,要不要筹钱买点,留给孙子做礼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