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之前,我认为这本书应该是一本有着明确结论的“议论文”,但是在阅读之后,我发现这本书其实是一篇“说明文”,作者用他广博的知识和归纳方法向我们展示了一座宏伟的“增长博物馆”,但也只是“一座博物馆”而已。
本来,我个人更喜欢那些偏理论型的著作而不喜欢那种以案例为主的书籍,但是本书,案例实在是太多而且太详实了,让我可以在阅读的时候把关注点放在“还有哪些作者涉及的领域是我不了解的”上面,这种写作方式让我觉得很有趣。
在书中,作者斯米尔先是给出了一些有关增长的数学公式或算法,但是在后面的描述当中,他似乎又在说明着他之前列出的每一种计算方法都是有缺陷或者说是有适用条件的,这让我放弃了“把公式与现实一一对应”的阅读方法。不过,即便是在主要阅读案例,我也觉得这本书中的各种数据统计与“增长”的关联并不是那么紧密,与其称之为“增长”,我倒是觉得这本书的名字如果叫《数据统计:从细菌到帝国》更准确一些。
在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我自己都在纳闷我是怎么读完这本书的。在阅读的时候,我一直在试图找出作者的论点和结论,但是我真的没找到。或许,正是这种好奇心,才让我游历完这座由文字搭建的博物馆吧,我看到了许多历史与现实的现象,但是结论,却需要我自己来得出。
我并没有读过斯米尔的其他书籍,不知道他的写作风格是否一致都是这样的,只就这本《增长》来看,我是由衷地佩服他的知识领域跨度的。如今,我们的世界有着互联网、有着人工智能搜索引擎……这使得人们不用成为百科全书学者就可以应用百科知识,但是从斯米尔在书中搭建的写作架构来看,他是一位真正的学者,因为只有把足够的知识都装在脑子里,才可以进行更整体化的思考。
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所思考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如果作者描述出的“增长”是我们这个世界进步、发展或者维持存在的必然现象的话,那么在人类所能够触及的世界当中,有什么是在“减少”的呢?
熵增,是我面对这个宇宙所能接受的理论之一,从自然而然的角度来看,任何的“多”都意味着“混乱”的增加,而我们的世界之所以存在,就是人类对抗“熵增”的结果表现。由此,我可以想到的是,如果不进行人为控制,“增长”是必然发生的事情,而在人类开始掌控世界之后,人力干预下的一切增长,其目的都似乎为了在另一个方面的“减少”。能够让我联想这么多,我觉得这就是我读这本书的收获。
最后要吐槽一下的是:这本书的附录居然占了书籍内容的五分之一,无论这么多的附录内容是缘于治学严谨还是稿费丰厚,对于我而言,都是有些哭笑不得的——在我还在想象着剩下的页码还会包含哪些内容的时候,正文结束了——我想要看到的关于增长的结论却还是没有出现,真是……一言难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