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性原理
即,把一个复杂的问题拆解到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然后从这些基本事实出发进行推理和创新。
马斯克初创SpaceX 时面临火箭成本太高的问题
他用第一性原理分析 :
火箭由什么材料组成?铝、钛、钢等;
这些材料的市场价格是多少 ?远低于整体火箭售价;
所以,火箭成本高不是因为材料贵,而是制造过程低效;
于是他得出结论 :如果能回收并重复使用火箭,就能大幅降低成本。
通过反复的进行创新,猎鹰9号实现了单次重复利用。猎鹰9号的一级火箭是整个火箭中最昂贵的部分之一。通过回收并重复使用它,SpaceX大幅减少了每次任务中需要新制造的部件数量。
并且他还大胆发挥创新思维,实现了绝大多数零件自主制造,并且通过将平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进行替用,极大的降低了成本。
例如火箭中太空座椅价格高昂时,他想到了以特斯拉的车用座椅进行代替,极大的降低成本并丝毫不影响使用。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应用第一性原理进行思考。
当面对繁复的大任务时,可以将它简化为一个个的小步骤。然后针对每一个小步骤进行充分思考,如何解决或创新。
敢于质疑一切
马斯克在工作方面认为,要敢于质疑一切东西,不管是法条还是相关规定,要明确到的提出这个规定的人,然后质疑他们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条款。
他认为只要不违背物理学原理,其他的东西都可以改动。
他主张在工作过程中删掉剔除一切没有大用的部件,哪怕这些会造成风险,哪怕这些被删掉的东西最终还会再被加回来。但你一定要先有删掉的过程。
而且如果你加回来的东西相比你删掉的不到30%,那么说明你删的不够多。
应试教育结束之后,我们面临的所有任务都不再有标准答案和标准过程。因此我们在执行过程中不必再照本宣科,而要敢于质疑并剔除一切不符合现实,不够简洁的流程,主动为自己的生活减负。
如果将世界看成一场游戏,那我们每个人作为人生玩家,最重要的就是尽可能的去探索这个游戏的边界。
那么,有什么不敢去尝试的呢?
不怕失败。
马斯克在猎鹰1号第1次发射成功之前,经历了连续三次的失败。
这三次的失败几乎使他倾家荡产,但他依然坚持了下去,继续发射火箭,直到成功。
他在SpaceX的运行过程中主张,快速试错拿到结果,不要害怕火箭发射失败,要从每一次的发射中快速找到导致失败的原因,下一次的火箭制造过程中进行补救。
马斯克说过,我知道火箭不可能第1次就发射成功的。
先完成再完美的思维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在尝试一个新事物之前,我们不可能保证它一定成功。
甚至绝大多数情况下,第一次一定会失败。但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失败就不去尝试。
正如婴儿刚刚学习走步时摔了一跤是没有人会嘲笑他的。
我们在接触每一个新任务时,也都如新生儿一般从头开始学习,所以我们不应该过分的苛求自己,只要开始就已经取得了很好的进步。
如若能完成,那么便是非常好的结果。
我们可以在实践过程中,甚至在完成之后,再不断的回顾,将它做到完美。
失败不是成功的反义词,平庸才是。
相比于什么都不做的碌碌无为,或许失败更是一种功勋。
而且我们完全可以换一种思维方式去理解失败,用人生玩家的思维,所谓失败,仅仅是触发条件与成功条件不匹配。
不是我不行,也不是事不行,甚至不是我这个人做这个事不行,而仅仅是我此刻的触发条件与成功条件不匹配而已,那么改正重开就好了。
引用作者写在最后的一段话进行结尾吧
“有时候,伟大的创新者就是与风险共舞的孩子,他们拒绝被规训。他们可能草率鲁莽,处事尴尬,有时甚至引发危机,但或许他们也很疯狂—疯狂到认为自己真的可以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