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围城》读后感16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8-15 09:11:31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围城》读后感——人人都笑方鸿渐,人人都是方鸿渐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围城》中文版我读过三遍,电视剧看过两遍,英文版最近刚刚读完。钱钟书是无锡人(所以方鸿渐也是无锡人),清华才子,曾留学欧洲,晓畅多种外文,包括英、法、德语,亦懂拉丁文、意大利文、希腊文、西班牙文等。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在西南联大当过英语老师,杨振宁等等都是他的学生。

以前上学的时候我觉得读不进去,现在再翻开看看,突然感觉读进去了,却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图片。

《围城》书一开头就点明了时代背景是1937年日军侵华,北方已经沦陷。全书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如轻佻春光,

第二部分似喧闹盛夏,

第三部分转肃杀清秋,

第四部分成凛冽严冬。

第一部分以1937年从欧洲归国的方鸿渐为主角(钱钟书本人也才27岁,所以感觉应该把自己投射到方鸿渐身上去了),讲述他短暂的无锡故乡行与上海经历,最终接受新成立的三闾大学教职;

第二部分篇幅较短,聚焦方鸿渐等人赴任途中的坎坷(下图中间这个配角是葛优哦);

第三部分以浓墨重彩揭示学术围城里的中国伪知识分子群像;

第四部分方鸿渐一步一步掉入孙柔嘉的温柔陷阱里,细致描写方鸿渐与新婚妻子间的琐碎龃龉。

钱钟书在每部分都着力刻画主人公从希望、幻灭到挫败的心路历程,各单元自成一体,皆包含希望-幻灭-挫败的完整曲线。尤为精妙的是,第一部分实为全书缩影:"围城"主题初见端倪——第一部分展现的各方压力在二三部分不断加剧,至第四部分形成具象化呈现。后续章节将用数十页工笔描摹的人物特质,在此仅用寥寥数笔便勾勒得纤毫毕现。方鸿渐第一部分的庸懦已预示其后命运,其他章节的重要角色亦在此埋下伏笔:如第一部分的买办张吉民将在第四部分化身为陆太太,苏小姐沙龙里的矫饰文人在第三部分蜕变为权力掮客,至第四部分更沦为汉奸。甚至第一部分的航程意象,也将在二三部分复现,暗示主人公运势的衰颓。

三闾大学的来由如下:屈原曾任三闾大夫,历来是文人节操的榜样,但三闾大学里的先生们却相互倾轧、勾心斗角,搞得学校里乌烟瘴气。文纨心有“文”、性却“纨”;柔嘉引人“嘉”许、却偏偏要以“柔”为谋;高“松”年道貌岸然,李“梅”亭形容猥琐;韩学愈“学”“韩愈”却内心龌龊……名字与个人性情和命运之间的关系均有迹可循,大致能构成反讽对照效果。

当然,《围城》里最有姓名隐喻的还当属方鸿渐。姓氏“方”如围城之“愚”,鸿喻指大雁,渐代表前进。因此“鸿渐”二字本就代表着作者对主人公的美好寄望,希望他能从荒唐、愚昧中觉醒、彻悟,然后积极进取。

容易看得出来,钱先生对方鸿渐是怜悯的,虽然没有大的才华,但是为人善良诚实,待人诚恳,品德也不错。是值得结交的朋友。书里的方鸿渐除了说话风趣,实在也没有什么本事,到处憋屈,看完书免不了要笑方鸿渐没用,但是回头想想自己又算什么臭鱼烂虾,就再笑不出来了。人家好歹也是书香门第,留洋归来。在银行,大学,报社也都是好好学习,本分工作的。

钱先生很注意地不把孙柔嘉写成坏人,但是两个善良的人也不一定会有好结果。因为一个人身上还有父母/环境/教育等等的影子,这些东西自己是感觉不出来的,这些都是人性格的一部分。两人对对方都不错,开始确实是孙柔嘉勾引了方鸿渐,方鸿渐从来就没有喜欢过她,但是他也认了,对她也很不错。但是很多性格以及成长经历的差异造成的矛盾最终使两个人无法和睦相处。

全书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赵辛眉追不到苏文纨,去参加苏文纨婚礼时发现她居然嫁给了一个又黑又胖又蠢的家伙。他的气一下就解了,觉得能看上这种货色的女人压根就配不上他赵辛眉。其实我也这么觉得,他喜欢上的是他虚构出来的苏文纨,是因为得不到而无限美化后的幻觉。

围城所围住的不是婚姻,而是我们看不清道不明的人生。得不到的永远觉得好,得到也就那样,生命就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就痛苦,满足了就无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候是追逐的过程。亦舒在《我的前半生》中说:“人为什么要结婚?还不是因为人生不易,需要找一个人同舟共济。”

以下是文章中的名言:

男人肯买糖、衣料、化妆品,送给女人,而对于书只肯借给她,不买了送她,女人也不要他送。这是什么道理?借了要还的,一借一还,一本书可以做两次接触的借口,而且不着痕迹。这是男女恋爱的必然的初步,一借书,问题就大了。

爱情多半是不成功的,要么苦于终成眷属的厌倦,要么苦于未能终成眷属的悲哀。

艰苦的旅途中最能显露人的本性,所以要想结为夫妻,先去旅行一次。

结婚无需太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已经够结婚资本了

老头子恋爱听说像老房子着了火,烧起来没有救的

也许一切男人都喜欢在陌生女人面前浪费。也许,可是并不在一切陌生的女人面前,只在傻女人面前,是不是? 女人不傻决不因为男人浪费摆阔而对他有好印象——可是,你放心,女人全是傻的,恰好是男人所希望的那样傻,不多不少。

真正想一个人,记挂着他,希望跟他接近,这少得很。人事太忙了,不许我们全神贯注、无间断的怀念一个人。我们一生对于最亲爱的的人的想念,加起来恐怕不到一点钟,此外不过是念头在他身上瞥过,想到而已。情敌的彼此想念,比情人的彼此想念还要多。

切忌对一个女人说另一个女人好------

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一个人受马屁的容量,是没有底的

注: 本文引用了很多网络资料,不全是我自己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