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分享一个我23年的读书有感吧。
曾经疯狂阅读的时间停留在大三大四,那时候只要有时间就会看书。而我不喜欢去图书馆借阅,我喜欢把它买回来,新新的,淡淡的书香,打开第一页就像是进入到一个神奇的世界,总会让你有点收获,每读完一本书,将它整整齐齐的码在书架上,算是心里真正拥有了这本书。大学毕业虽然也有陆续的看书,但这次阅读的感觉让我像是回到了大学。以前不懂得专注的魅力,后来才慢慢发现,专注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它会让你忘了所有的开心与不开心,忽略周遭的吵闹,安静的专注。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人:钱多的、能力大的、权势高的、才华横溢的、学问深的,会羡慕,会仰望,但唯有学问、眼界、好人品的人才会让人发自内心的去尊敬。于是,我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人垂髫之年就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人二八之年就树立自己的目标,有人弱冠之年事业有成,但也有人四五十才豁达开朗。我不知道在普遍“内卷”的当下我是不是属于“落后的人”但,在花信之年我想明白了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是“要”成为而不是“想”成为)。
买这本书在今年五月份,省考时间,接连考试失利让我急需要有经验的“高人”指点,或美其名曰鼓励,最起码让我觉得我不是因为自己“差”。不知道如何向别人表达,自知世上不会有感同身受,也不想把自己的压力和迷茫宣泄给周围的人,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如意,我不能把每个人都当成是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宣泄口。我想自我化解。
古有诗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总会在某一本书上得到自己想要的,因而疯狂在豆瓣上找书看评分,买了这本《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父亲母亲曾在一次对话中说“小时候的你不如现在的你叛逆,怎么长大该稳重懂事的年纪反而更叛逆”我也想过,是我的原因吗?是我错了吗?我也会想,我应该要懂事,理解,孝顺,谦让,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别人的难处。我尝试了这样的生活方式,努力的想成为被别人认同的人,让父母省心的人,让朋友舒心的人,让陌生人不感到麻烦的人,可是我在一次又一次的不开心中迷惑了。我,需要被别人认可吗?需要用自己的妥协来换得别人的认可吗?我不快乐,我不想被定义,不想被约定俗成的东西牵着鼻子走,我活着应该不是为了别人口中的自己。我也明白,懂事从来都不是一个“褒义词”。
主人公塔拉生在一个信仰极度虔诚的基督教家庭,她十七岁之前一直没有进过教室,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更多的来自家庭教育,从小生活在大男子主义唯父亲独尊的环境,即便是她的母亲家庭尚好,也接受过教育,但这并不影响一个极度活在自我信仰中的父亲,甚至母亲也被父亲所影响。家里的兄弟姐妹小时候都逃脱不了父亲的摆布,他认为世间存在的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不合规的操作机械受伤是上帝的“考验”,暴风雪之夜开车出车祸是上帝的“垂爱”,认为政府的科学是“反动”认为去医院看医生是对上帝的“背叛”,认为读大学接受教育是“洗脑”,像极了中国的封建时代。但,不发展的,不前进的时代总会被取代不是吗?家里 7 个孩子,三个离开了家读了博士。选择的道路上有与生俱来观念的枷锁,有传统宗教观念的束缚,有原始家庭父母的不支持甚至是亲人生命的威胁。以至于在成长的道路上伴随着很多的不自信,噩梦,徘徊。然而教育就是让我们学会思考,独立的思考。就像书中所说“小时候,我等待思想成熟,等待积累经验,等待抉择坚定等待成为一个成年人的样子。那个人,或者那个化身,曾经归属于那个塑造了我的原始环境。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思考,我的起点是否就是我的终点---一个人初具的雏形是否是他唯一的样貌”读到这里当然无论是我还是塔拉答案无疑都是:不是。对啊,应该找寻那个最真实最原本的最好的我。
“当我彻底接受自己的决定,不再为旧冤耿耿于怀,不再将别人的罪过与我的罪过权衡比较时,我终于摆脱了负罪感,我完全不在考虑父母,我学会为了我自己而接受我自己的决定,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他们,因为我需要如此”这句话深深的触动了我,我也曾像塔拉这般迷茫无措,生怕自己的决定伤害了带给我生命的人,抚养我长大的人,我希望万事完美和谐,但总是事与愿违不是吗?我,之所以是我,首先应该就是我,其次才是他,她,他们。可能这样说会有人觉得自私,会觉得父母生养了一个“白眼狼”。那如果说父母是这世上唯一爱你,希望你好的人,别人的看法又有什么值得在意的呢,即便是父母,也会有一天不在,也会从他们自己的立场出发来要求我们,我们总要学会为自己的生活做选择,是自己的生活,只能好,或者是更好。别人的话语并不能为你带来好运。塔拉说,面对虔诚的父母和传统的世俗,他们有很多说法来形容自己“转变,蜕变,虚伪,背叛”我理解为更甚“或许大逆不道”但塔拉说这就是“教育”。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只觉得充满了自由,小鸟随心所欲的翱翔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中,没有“电线”没有“弹弓”没有“老鹰”,像是消极自由者的选择,冲破一切外在的划限。再看标题,我懂了,塔拉摆脱了束缚自己的枷锁,真正捆绑自我的不是宗教,不是父母,不是周围的闲言碎语,而是自己心里的自我怀疑,怯懦,和不决绝,冲破他们,做那个想成为的自己,她才是真正的积极自由者。当你拥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当你亲身体验了好与不好,你才是最有资格当自己主人的人。
我愿日子过得平凡,我愿我始终如一,我愿我慢慢努力,我愿一切终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