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14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8-18 17:06:37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命无常,爱无踪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库图佐夫是一位50多年戎马生涯的军事奇才;他从一名军事学校的工程学生,成长为统率欧洲反法同盟联军与俄罗斯卫国战争的总司令,经过了叶卡捷琳娜、保罗、亚历山大三朝皇帝。在19世纪初期的欧洲战场上,他屡建奇功,成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的克星。正是由于他率领的俄国全民皆兵的保卫战,尽管在丢掉了首都莫斯科之后,仍然能够反败为胜,最终将拿破仑的军队赶回了巴黎。拿破仑入侵俄国时率有60万大军,而返回时最后只剩下2万人了。
        当时幕后撑控俄帝国、指挥库图佐夫的是年轻的皇帝亚历山大一世;他为了虚荣与建功,曾经在最重要的奥斯特里茨战役中剥夺了库图佐夫老人的军权;与普鲁士、奥地利国王共同亲自指挥作战,结果被此前战无不胜、攻无不可的法军打得落花流水;然而,事后,又在国内制造舆论说都是库图佐夫的过失。在1806年至1812年间,库图佐夫大权旁落,而其他俄国将军在对外的战争中一败再败;整个俄国贵族都呼吁重新启用老将库图佐夫,最后60多岁的他以战略撤退、保存实力、诱敌深入、断送供给等战争艺术,逼退了法军。
       他的对手,是从一名炮兵升起的传奇人物,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成长起来的,试图将整个欧洲匍匐在脚下的拿破仑,其高光时刻是从担任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开始的,而终结于库图佐夫的狙击。
       在欧洲历史的天空中,上面提到的三位要人,可谓是熠熠生辉的巨星;然而,数亿万计的士军战死沙场,数亿百万计的平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他们没有享受到天伦之乐,没有品尝到青春爱情的甘之如饴,没有瞭望到宁静田野上的歌舞升平……历史天空中的任何一粒微尘,落到凡夫走卒身上,都是一坐令人窒息或死亡的大山!
        是谁主宰了战争? 又是谁营造了和平? 是民族英雄,还是天子皇上;是人性私欲,还是爱国理想?不同的历史学家有不同的解读或结论;而我们生在200多年后的读者,也不知是真是假,因为我们读的著作或历史,是间接的知识,或多或少受到作者或史学家主观思想或客观实事限制下的产物。
       如果列夫托尔斯太是一个有良心、真诚而负责任的作家的话,他的《战争与和平》,让我们有幸认识大背景下普通人的命运无常、聚散不定的生活内容。皮埃尔是小说的主人公之一,他从被人瞧不起的私生子,到家财富可敌国的贵族,无数的女人与政客想攀附他;他娶了社交界最飘亮的交际花海伦,然而滋升不了爱情。他崇拜拿破仑,向往在战场上为祖国洒热血;所以,在战争年代,他被俘虏过,近距离接触到拿破仑并想剌杀他;在战场上、在敌牢里、在被烧毁的莫斯科,他见到了一个又一个善良、坚韧、勇敢的普通底层人物;他放弃了纸醉金迷的贵族生活,为道德败坏而又负债身亡的妻子偿还旧帐;反映了正直的俄罗斯上层社会青年一颗金子般的心。他最终与美丽的娜塔莎结为夫妻,过上了琴瑟和谐的家庭生活,在和平的阳光下,书写着生命的不易与生活的朴实。
       皮埃尔的好朋友安德烈公爵比他更英俊潇洒,是根正苗红、出身显赫的贵族,他有美丽淑雅的妻子,威严博学的家父,有孝顺内敛的妹妹;可是,他不满足和平年代的淡恬,不安于家庭舒适的温柔乡;他要去战斗,他要到库图佐夫的指挥部里历练;最终,他在一场一场的战役中冲锋向前,中枪而死。
       与安德烈一样有报国之志、家庭出生优渥的远不止他一人,而是一个贵族二代的圈层;尼古拉由于父亲理财不善,家道中落;在战场与莫斯科之间来回奔命。为了挽救家业与声望,他受父母之命,放弃了青梅竹马的表妹索尼亚;而最终与家底殷实的博尔孔斯基公爵小姐结为伉丽。他们婚后的生活,不谈有没有爱情,但也能相敬如傧,为自己喜欢的事情投入其中。
       战争远去了,一拔又一拔的人去了另一个世界;或参与、或关注、或受害、或受益的人一个又一个隐入尘烟。那些本来规划好的命运,被战争拖入了无常的境地;那些年少时向往或培育的爱情,因为战争改变了踪迹,或者消遁在千里之外!
        战争让人觉得生命无常,和平又让人升起温情与希望;我们每一个人,在历史的长河中,都谈不上是浪花朵朵,至多是阳光照射河面时升起的氤氲雾气中看不见的一丝烟缕,随风而去,追光而逐罢了。
       在4月份的最后一天,我咬紧牙关读完了这三年“名著读写“的第97本书。这100多万字的宏篇巨制,花了整整31天的时间;她是这三年来读到的最丰厚的名著;场景宏大、人物众多、哲理深刻;我不得不被在30多岁都能写出这样惊世之作的列夫托尔斯泰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