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穷爸爸富爸爸》读书笔记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9-30 08:56:44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穷爸爸富爸爸》读书笔记

段永平在《投资的本质》里提到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讲财商的构成、建立和修炼,并介绍穷人和富人对于财富、工作和资产负债认知的不同。乍看是讲财商,其实是讲人性:

1. 心态上要克服恐惧、欲望和贪婪——人类最原始的、最容易发展的人格。之所以最容易发展,是因为恐惧、欲望和贪婪最符合人性。溯源来讲,如果没有恐惧、欲望和贪婪,人类族群不会存活到现在。它保护了我们,也在当代社会束缚了单一人的发展。教育和工作都很好,但代替不了对于原始人格的认识,而钱是原始人格的具象化,钱会充分暴露人格特征,人不应该被钱牵着鼻子走,也就是不应被原始人格牵着鼻子走。

2. 重视过程,减轻对结果的过度重视,不断完善过程,结果一定不差。去学习、去搞钱不是目标,重点是达到目标的过程,就像挣钱不是目标,学习熟悉过程才是重要的。

3. 建立自信心,不要习惯说“不行”和抱怨,而是习惯说“我可以”,并去找方法。有些人遇到不公就会抱怨,抱怨社会不公平,抱怨有钱人刻薄,抱怨工作不称心。有些人会去靠自己的能力想怎么解决、有什么可以利用的。坚持自己,不随大流。

以下几部分为个人总结,与原文顺序有别。

一、对于财富的认识

穷人——上班挣钱付账欠账,再上班挣钱付账欠账。

富人——挣钱投资产生利润,再投资再产生利润。穷人和富人对于财富最大的区别是对于现金流的利用,穷人用钱买负债,富人用钱买资产。

恐惧、欲望和贪婪,就像鞭子一样驱使人“上班-挣钱-消费-欠账-再上班”(包括现在的花呗、白条、信用卡,以及用冰箱、彩电大沙发等不断刺激人享受欲的新能源车和各种免息政策)。小时候想要玩具车、变形金刚、自行车,长大了想要游艇、大房子、私人飞机、豪车,总觉得是钱不够花,其实不是钱不够,是贪婪的心作祟。

二、财商的培养

工作时要忘记钱,才能发现其它机会。这是告诉我们,不要以挣钱为目的工作,要以学到东西为目的,在完成工作过程中,去发现更多的信息。如果你以挣钱为目的工作,就会把自己圈进权衡利弊的死路,你可能总是在权衡“我多做一点、少做一点,值不值得我获得的工资”。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小时候为富爸爸打工,富爸爸不给工资,并在作者懊丧之极时上了第一课,教作者不要注重工资,应该去关注在工作的过程中有哪些机会。于是在无条件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发现邻居家有很多看过的漫画书等着厂家来回收,他就跟邻居和厂家说免费送给他,并保证不会再转手卖掉。他和邻居三人做了一个租书屋,租一本可以看两个小时,这笔租金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这也教育他通过“经营——掌握财务密码——让钱为我所用——赚钱”的路径积累财富。

作者介绍了他认为的财商的构成:1. 会计学;2. 投资;3. 了解市场;4. 法律。财务知识并不深奥,如果你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就不是赌博;如果你每一笔投资都在祈祷、都在心里没底,那就是在赌博。不要害怕犯错,人都是在犯错中成长的。

需要克服的(原文):

1. 不能因为害怕而放弃,输赢都很正常。我没见过一直赢的富人,也没见过怕亏钱的富人,把每一次失败当做胜利前的基石。

2. 失衡的心理,可能来自社会、行业、家庭以及自己。

3. 懒惰:忙碌的人也许是懒惰的,因为他用忙碌回避真正的问题。不要对自己说“我做不到”,应该不断和自己说“我可以做到任何事”,然后去分析、找方法。

4. 习惯:先支付自己,再支付给债主,强迫自己有危机感,想方设法搞钱,让自己更加强壮。

5. 傲慢:用傲慢掩饰自己的无知是很多人的习惯。

三、资产和负债

资产和负债的区别:资产是能让你把钱放进口袋的;负债是把钱从你口袋里拿走的。富人买入资产,穷人只有支出(比如车、房)。

1.大多数人拥有自认为是资产的负债。如果你只有一套房子,平时主要居住,那这套房子就是负债;如果你有两套房子,另外一套可以出租,就是资产。如果将来唯一一套房子升值了,那也是资产,前提是不用等到七老八十再卖。所以搞钱应该有几个先决条件:第一,应该在你最应该奋斗的年龄段;第二,不影响现有生活质量。

2.工资应该节流,减少负债的购买,增加资产的购买。比如少买点平时可买可不买的东西(如街边的小吃、昂贵的奢侈品——可以挣大钱后奖励自己、平时用不上的专业运动装备、单反相机和镜头等等);应该增加资产的购买(如债券、基金、股票、价格便宜的房产等),以及增加自我学习(看书等自我充电)。

3.决定买很贵的房子,将失去增值的时机(提前把房子升值空间透支)、付出更多连带的费用(装修、水电气费、维修等)、失去学习投资知识、个人成长进步的机会。这种“把房子当资产”和“钱越多花的越多”的哲学,是非常错误的。我理解的是“房子越多但不能变现,就是巨大的负债”。

4.持续买入资产,让资产的收益至少能覆盖你的一半生活支出。真正优良的资产是:1. 我不在场就能进行的业务;2. 股票、债权、基金;3. 能产生收益的房产;4. 版税;5. 其它。

一类投资:买基金、买债权、买信托,相当于买二手投资。

二类投资:买股票、买自己建立的投资组合,可能效果卓绝,可能损失惨重。

5.如果现金流是固定的,你在其上应该付出的精力、时间、健康成本、情绪成本应该越少越好。比如经常谈到的工作性价比:有些工作准时准点下班,工资不高,但是空余时间多、消耗小;有些工作强度很大,工资虽然可观,但是消耗太大。

四、财富累积——税收和公司的力量

雇员和老板的区别:

雇员:挣钱—纳税—花钱,挣钱先纳税,再拿着剩下的花钱。

老板:挣钱—花钱—纳税,老板挣钱先花钱再纳税。所以当老板的好处:如果你选择在三亚开会,那去三亚就是你的假期;买车、修车费用也算是企业支出,企业可以为你承担很多支出。

1.介绍了税收的本质:税收的建立看起来是“越有钱缴税越多”,开始确实如此,但随着政府开支增加,富人权贵缴税逐渐不够,其实税收的维持靠的是工薪和中产——穷人没有多少收入征不到税,富人有的是办法逃税漏税,最终压力落到最广大的工薪和中产身上。

2.对于公司的认识:从升职路径、工资结构、劳动力分配、主销产品、主营业务,以及公司的内部规则(是效率至上,还是求稳,还是散漫无章法)去评价公司的水平,作为决定去留的基础。

Job=Just Over Broke(工作只是刚好不破产)。

五、财富累积——销售技能

1.销售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不断学习销售技能,以便能将你的才华销售出去。才华和销售是两码事,你不仅要挖掘自己的才华,更要有能力将之销售出去。有很多有才华的人不懂得自我销售和推广,从而陷入贫困。

2.你要了解更多的知识,特别是各个学科的顶尖知识,但许多知识知道一点就够了。

社会将越来越少奖励“学习多的人”,学历贬值是必然的。

六、财富累积——开始行动

思考致富,努力工作不会致富。

1. 给自己一个“不想要/想要”的目标,比如不想一辈子困在工作里,不想只有工资没有其它收入;我想要财富自由。

2. 每天做出自己的选择,每天利用每一分钟、每一分钱,读书、思考、给自己充电。

3. 多交朋友,听他们是怎么搞钱的;不要听从一直贫穷的人和胆小的人。

4. 坚持自己的选择,不盲从。当你看到一个大家都能看到的机会,说明那已经不是机会了。没关系,机会像海浪一样,一波来一波走。

5. 自律的力量:①控制自己的时间,首先支付自己,不要背上数额过大的债务;②增加资产,再用现金流抵债;③财务危机时轻易不要动本金,靠自己的能力搞钱,激发财商。

6. 专业人士的力量:找经纪人并给予报酬。作者的财务状态是2成盈利,6成不亏不赚,2成亏钱。即使是专业人士,也不可能一直赢下去,只要赢多输少就行。

7. 不要借钱买负债,一般不要这样做。花钱投资,即使是买教训,也比买负债好得多。

8. 榜样的力量:巴菲特、索罗斯、彼得林奇、特朗普。

9. 懂得给予比懂得索取重要得多,先给予后得到。我去帮助别人,或者别人有求于我,我都力所能及给予;在付出时,我不去想我能得到什么,而是充分告诉别人能得到什么。

10. 停下手里的活儿,评估哪些有效、哪些无效;不放弃看书、会友,激活新思想。买卖要多谈、多看、多听、多对比。

结语:阅读下来,这本书的重点在于认识自己、直面自己。直面自己的恐惧、欲望和贪婪是一条荆棘之路,而且是自我成长唯一的出路。搞钱和自我成长一样,要勇于不断面对恐惧、欲望和贪婪,直面自己的痛苦。

这也与精神动力流派心理学的目标一致:人终其一生,惟有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