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巴菲特传》读后感:人生是一场投资游戏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9-30 09:05:20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巴菲特传》读后感:人生是一场投资游戏


用时十天,15.29小时读完本书《巴菲特传》,他有一本官方传记《滚雪球》,篇幅实在太长,遂选了本书。本书从巴菲特小时候写到90年代中期,主要围绕其投资经历,可以从中了解名人有趣的故事,学习巴菲特做人做事的理念。

书前部分很好读,反正我读起来一气呵成不亦乐乎,后面开始觉得枯燥,资产到了一定程度,投资就是一场金钱游戏,成功了带来掌控般的愉悦,失败了也不会伤筋动骨,一个人的人生主线就是赚钱、投资,再赚钱,再投资,不断积累积累积累,投资生涯有挑战但不会有太大波动,不舍得消费,也很少用于慈善,作为看客确实感觉怪无趣的。

当然,看书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巴菲特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参考学习的地方。

一、积累本金

巴菲特青少年时期就非常擅长做些小生意赚钱,同龄人可能还在到处玩乐时,他就会想方设法买一些小东西去跟别人兜售,他脑子里有很多做生意想法,并联合朋友实践。

他送报纸,并为报业工作打造了一个完美的作业流程,为了增加收入,还兜售杂志,和朋友一起经营弹子球机业务。做事想成功,首先要行动,不行动当然不会失败,但也永远不会成功。他在想方设法存更多的本钱,从不乱花,积攒下来用于投资。“他攒的钱就是他的命根子,你根本不敢去碰他装钱的那个抽屉,一分钱都少不得,不然他会跟你急。”

巴菲特第一次投资股票,在赚到五美元的时候,他把股票卖了,结果那个股票上涨了好几倍。这让他懂得了投资是应该要有耐心的。

再次感叹,成长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太大了,像我小时候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股票,完全不会想到这方面,也完全不会有什么长远的打算。

经常看到说人赚不到认知之外的财富,那么提升认知最好的方法,就是接触投资理财,当你参与到这一块,你会不自觉的关注世界资讯了解更多的知识,这将帮你打开视野,就算你在这次投资中赚不到钱,也能帮你认知到更多的东西,也许下一次你就能抓住机遇。当然一定要谨慎再谨慎,不要因为一时的获利而头脑发热。

二、良师益友

他的家庭环境给他成长很多的帮助,他的父亲从事证券交易,所以他能从小接触股票行业并为此着迷,家族祖辈们就一直做生意,从小他就立志要赚很多钱,他觉得赚钱是一个有趣的过程,赚钱是他的爱好。

不过,给他最大指导的是他认可的老师格雷厄姆——著有《聪明的投资者》,他跟随老师学习,并为他工作,“学莫便乎近其人”,最好的学习是亲近良师并且不断实践。

格雷厄姆的核心理念尊重周期、强调安全边际、充分研究与基本面分析“选择一只股票靠的并不是旁人信口开河的评价,而是要靠事实说话。”、独立判断,逆向思维(当别人恐惧时,你要变得贪婪;当别人贪婪时,你要有几分恐惧。)。这些原则后来成为巴菲特价值投资体系的基石。

等到合适的时机,巴菲特成立了自己的合伙公司,不再为父亲或格雷厄姆工作。

三、巴菲特的投资经历

我在不理解巴菲特之前,以为他总是在股市中呼风唤雨,频繁操作,但实际上他是一个长期的投资主义,他把自己的经营理念扩散出去,帮助自己买下的公司经营成长。

接下来书中绝大部分篇幅在讲述巴菲特的事业,成立合伙公司后,他在投资方面很坚定,不希望合伙人干扰他的想法,那些追着问他到底做了什么投资的合伙人会被他踢出去。他言语谨慎行动果决,每年会做悲观预测,但投资业绩高得离谱,这让其他人越来越膜拜他。

他在用钱方面很节约,一想到花出去的钱如果用来投资,N年后会涨到多少倍,就会让他对花钱心痛,别人赚钱为了享受,他赚钱是为了获得更多本金赚更多的钱。

后来,市场风云变动,华尔街追求短线投机,人们追求短期暴利——天天围着涨跌转,纯赌徒心态,这不是投资,是投机。巴菲特坚持自己的主张,更相信自己掌握的游戏逻辑,他不习惯现在的规则,他有自己的一套投资理念。于是,在所有人都冲动的时刻,他选择激流勇退,暂时退出投资界。他要做一些赚取利润之外的目标,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在书中看到“人生目标”一词时觉得好感慨,时间真是一晃就过了,而我却不知道我到底想做什么。

他买下并经营哈撒韦公司,当时公司所经营的行业日薄西山,他把它买下来作为跳板投资更多的行业,并让他认为合适的人管理。

不过,他只告别股市几年,在市场低潮时又回来了。

书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巴菲特购买布法罗晚班并经营的故事,他掌控晚报以后,另一家信使快报觉得受到了威胁,于是跟他打了很长时间的官司,说他要搞垄断,当地的法官作出的判决给巴菲特的报业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而且当地的市民也更同情弱者,更愿意帮助信使快报,因此巴菲特的晚报生意连续陷入亏损。

直到后来信使快报实在支撑不住破产了,一个城市毕竟容不下两家报纸。巴菲特终于站到了最后,赢得了胜利,他说不想垄断,最后也垄断了市场。但是跟随他一路走过来的员工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巴菲特觉得他们的工作是应该的。所以,不要相信资本家说的话,不要共情他们,他们投资只是为了赚取更多的钱,不是来帮助员工发家致富的!

由此可以看出,资本家不是做慈善的,他的名气并不代表他仁慈,认为有钱人应该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只是无权无钱的人的一厢情愿。他们愿意提供一些援助只是为了保障稳定,避免动荡,不稳定的局面会影响他们赚更多的钱。

四、巴菲特的生活

巴菲特的感情经历很简单,他很宅,遇到了合适的人就认准、抓住时机交往,时间要用来做更有趣的事情,不要一天天的在感情里要死要活的,多没意思。

不过,在他们年岁大了后,他的妻子苏珊有了更多个人追求,他的感情经历就变得不普通了,足够有钱有地位时,即便违背公序良俗,也有一大堆人维护他的三角形婚姻。人的感情是很复杂的,没有什么天长地久,死亡和分别能打破一切永恒,任何时候都只能珍惜眼前。

巴菲特对欣赏的人不遗余力(除了借钱)地给予帮助,并教导他们成为更好的人。他会把他的知识分享出去,并鼓励对方有自己的主见。交朋友如果能碰到他这样的人真是非常幸运。

但他对财富控制得令人发指,他的儿女们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他吝啬给予过多金钱方面的帮助,觉得财富要用于回馈社会,可是又不愿多捐款。总之谁也别想问他借钱。

如果一个人赚取了大量财富,又不舍得花在自己和家人身上,也吝啬做慈善,财富集中在他个人身上几十年,成为他账户上一串不断扩大的数字。那他还不如不去赚钱,让更乐意回馈和消费的人去赚。

看完本书我觉得,写作者可真含蓄,事事尽可能偏向巴菲特,所以如果要写传记,要么自己写自传,要么让信任的人在自己活着的时候给自己代写,再由自己审阅,否则就只能由别人胡说八道了。

本书给我最大的帮助是,它告诉我投资要坚持长期理念,不要盲目从众,不要追求短期获利,要有自己的思考,要根据自己的分析判断可行就投(这就得不断学习),毕竟市场不会提醒人们现在是不是投资的好时期,未来是不可捉摸的,人不能一味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