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读了史铁生在1985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命若琴弦》,一个简单的故事,仅仅一万余字,却耐人寻味。
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
老瞎子毕生的希望就是能有一天看看这世界,他的师傅临终前交给他一张药方,只有弹断1000根琴弦才可拿出药方,喝下药就可重见光明。老瞎子几乎耗尽一生,终于实现弹断一千根琴弦的目标,到头来却发现是一场空。万念俱灰下,老瞎子终于明白师父临终前跟他说的话:“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故事的结尾是这样的: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小瞎子,仿佛是年轻时的老瞎子;老瞎子,则是饱经沧桑后的小瞎子。老瞎子的师傅的师傅告诉老瞎子的师傅,要弹断八百根;老瞎子的师傅告诉老瞎子,要弹断一千根;老瞎子告诉小瞎子,要弹断一千二百根。重要的从来不是那张药方,是那根永远需要扯紧的琴弦,是心里头,永远得存着一个念想,一个盼头,一个希望。虽然目的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可,不然琴弦怎么能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
人不能没有精气神儿,一旦没了精气神,便会迅速衰老。想起我的一个亲戚,80岁的年龄自己还在照顾身患癌症晚期的妻子,当老伴走后,支撑自己的信念倒塌,却不能自己照顾自己了。
婆婆走后,婆婆姨怕我不再去她那里拿菜,我说拿,每周回家看老爹过邹村都去。我怕婆婆姨因为两个姐姐的去世一蹶不振,必须得让她忙活起来。不种菜了,她就无事可忙,种菜劳作,身体还结实,于是,我几乎不买菜,婆婆姨和老爹种什么菜我就吃什么菜。
希望,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我们行走于天地间,奔忙于大千世界,难免会心生困顿失去希望。人终其一生,究竟为了什么?读懂《命若琴弦》中老瞎子和小瞎子的故事,或许你会更加理解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