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内容概要
这本书讲了两代人的故事。
上部的主人公杨百顺,先是跟着老汪读书,后从做豆腐起,杀猪、染布、信主破竹子、改名杨摩西、沿街挑水、到区县政府种菜、“嫁”给吴香香、改名吴摩西、到吴香香和老高私奔,带着继女巧玲“假装”找老婆,却不小心弄丢了跟他最合得来的巧玲。杨百顺失魂落魄找了很多地方,他没有办法再回到延津,只能学着老师老汪,坐上了前往陕西的火车,并改名为“罗长礼”。
下部的主人公牛爱国,是曹青娥(巧玲)被卖到山西后生的儿子。他与妻子庞丽娜“说不着”,庞丽娜出轨小蒋,失意的他机缘巧合与章惠楚红有了一段感情,却没有勇气带她离开,庞丽娜的姐夫老庞却带着庞丽娜私奔了。母亲去世后,牛爱国无奈走上了和外公杨百顺一样的假意“寻妻路”,为了弥补母亲的遗憾,一路追寻外公的痕迹,得知外公最后留了一句话,但却不知是什么,最后被人点破,说是为妈找过去的事,实则借此解自个儿的闷。章楚红说有一句话要告诉牛爱国,牛爱国开始为了这句话,去找回章楚红。
这只是大致的故事情节,道不出原作精彩的万分之一。其间幽默的语言、富有哲理的话语、鲜明的人物群像、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主人公充满艰辛的人生旅途与复杂的内心独白、种种的因缘巧合以及背后蕴藏的对人性、人和人关系等的思考……让我不得不感慨。
Part.2
我之触动
Part.1
文章中反复出现的,一个是“朋友”。
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三对朋友。老杨到处和人说老马是他朋友,但老马打从心眼里瞧不上老杨,吃席都不愿和他坐一起,所以一开始替老杨觉得不值。老杨老了,瘫了,开始靠儿子吃饭了,才终于回答了儿子的疑问,原来他看上了老马的一双眼,是想借他眼看问题。这时我才想明白,原来老杨并不傻。老杨看似弱势,实则拿到了好处。
冯世伦和牛书道本来是好朋友,闹掰,是由一个馒头引起的。兄弟二人去拉煤,车坏了,馍也没了。但是冯世伦半夜被冻醒,起来撒尿,发现牛书道躲在煤车后偷偷啃一个馒头,知道他剩下点儿干粮不愿意给自己吃,就越想越气,拉起自己的煤车就走了。谁曾想牛书道是扯被窝睡觉时,滚出一个馒头的,不知何时落下的,这时反倒不好说自己还有干粮,只好半夜偷偷吃了。又觉得因为一个馒头,何至于把朋友一个人扔在山腰上?因为一个馒头,两人从此成了仇人,见面相互不说话。他们的儿子牛爱国和冯文修又成了好朋友。
但冯文修和牛爱国同样因为一件小事闹掰。牛爱国的老婆出轨跟人跑了,心里正乱,去冯文修家割肉,忘了给钱。冯文修的老婆老马去找他要钱,他以为是冯文修指使的,心想过去常给冯文修白拉货,怎么到他牛爱国买肉,账就算得这么清呢?如果在平时牛爱国也不会计较,但当今正在难处,他就上了心。在与几个木工和瓦工吃饭时喝了两口酒,便将这不痛快跟人说了。不想其中有个瓦匠老肖,跟冯文修关系好,转眼就传给了冯文修。冯文修很生气,醉酒后就把牛爱国老婆给他戴绿帽子,以及喝醉酒跟他说杀小蒋儿子的事儿一起喊给了别人听。冯文修本是酒醉的话,但话经过几张嘴,变成了清醒时的话。牛爱国当时给冯文修说的,也是酒醉的话,但话经过几张嘴也成了清醒时的话。于是,两人彻底闹掰。
越是亲密的朋友,越容易提高要求和期待,再多美好的回忆,一件阴差阳错的事儿,足以让两人闹掰。俗话说,距离产生美。
随着牛爱国和杨百顺逐渐成熟,最后都没什么朋友。老杨与老马没闹掰,但与其说是朋友,不如说是互相利用的关系。成年人的友情,让人唏嘘。
Part.2
一个反复出现的是“家里老婆说的算”。
老裴听他老婆的,吴摩西听吴香香的,吴香香她爹也听她娘的,老高听老白的,老曹听他老婆的,牛书道听曹青娥的,牛爱国听庞丽娜的。但为什么他们听老婆的呢?已知老裴是因为出了轨惹了事,落了把柄;吴摩西因为是入赘的;老高是因为老白有羊角风,且自己出轨;牛书道则是不靠谱,曹青娥把他掰扯的十年才调教好。
所谓夫妻,有把柄的被人拿捏,有本事看似拿捏没本事的,实则被人拿捏,正如曹青娥所言,“人是掰扯不得的,掰扯了别人,就是掰扯了自己。”看似你管着老公,老公听你的,实则是你被迫成了一个老妈子。这就是盲娶盲嫁的“婚姻”,更多的是无奈。文中那些抛弃了一切私奔的,倒显得像是“真爱”。
Part.3
还有诸多巧合。如巧玲被卖去山西,后嫁到沁源,结婚后回了一趟延津,才知道她的亲爹姜虎,当年就是死在山西沁源县。
其次,是种种阴差阳错。延津的县长小韩因为话多,惹得话少的省长老费不喜,进而被专员老耿撤掉。老费让同乡老史替了小韩,但老史因为老费出了事儿,也跟着吃了挂落。老费出了什么事?原来是新上来的总理,和小韩一样,喜欢讲话!小韩真是有“生不逢时”啊!
巧合与阴差阳错,即使是“人为”,也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宿命感。
看完我多次和老公感叹,刘震云的智商一定很高!看了访谈发现,他应该还是一个不喜欢明说的人。他没直说什么是朋友、没直说什么是婚姻、没直说什么是爱情、没直说什么是官场……但又好像让人看到了什么是朋友、什么是婚姻、什么是官场。
Part.3
金句
书中还有一些金句,有些幽默,有些富有哲理,有些幽默又富有哲理:
不拿你当朋友的,你赶着巴结了一辈子;拿你当朋友的,你倒不往心里去。
已经把一件事说成了另一件事。
杨百顺知道,李占奇他爹一哼小曲儿,李占奇肯定也挨了打。
这时老裴就怪外甥不懂事,不懂事不是说他不该吃饼,而是吃饼时心里没数,如吃饼吃到九张,也就算吃了几张饼;吃到十张也就十来张;可他恰恰吃到十一张,就能被老蔡说成十几张。
啥叫“常有理”?就是“不讲理”。
对自己有利没利他不管,看到对别人有利,他就觉得吃了亏。
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一样,倒不出来。
由于学生变换频繁,十里八乡,各个村庄都有老汪的学生……几年下来,倒显得老汪桃李满天下。
见到人,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
嘴小,能塞进个花生豆。
小韩来延津时一番壮志,没想到歪嘴骡子卖了个驴价钱,吃了嘴上的亏,大半年功夫就得草草收兵。
世上的事情,原来件件藏着委屈。
世上最难吃的是屎,最难寻的是人。
怵不是怵他是县长,而是不知道他的路数。
吴香香过去卖给挑水的杨摩西馒头,并无留意他;现在见县政府的杨摩西来了,心里便留了意。
不是他省长没当好,恰恰是要当好省长,这省长就没有保住。
两人本无私怨,如是私下吵架,说些气话也无妨,但当着三十多位省长,话说绝了,两人结下的怨,就比私怨还大了。
爸妈不亲你,有不亲的好处;爸妈护着你,有护着的坏处。
会说话不是他话多,嘴不停,而是说起话来,不与你抢话,有话让你先说,他再接着说。
她找的侯宝山,不是这个侯宝山;她要找的侯宝山,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死了。
这时的牛书道,成了已经去世的襄垣县温家庄的老曹,曹青娥成了老曹老婆。曹青娥这时才明白,人是掰扯不得的,掰扯了别人,就是掰扯了自己。
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