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素食者》读后感18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8-06 08:39:25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素食者》读后感


       看了这篇小说,脑海里浮现出一些现实中女性形象的某一面,心灵震撼。

        小说主人公英惠是一个 "不高不矮"、"不紧不慢"、"不长不短"、"生怕惹人注目" 的平凡女性,一位看似毫无特征的普通女性。
         英惠的丈夫在选择伴侣时,并非出于爱情或情感连接,而是基于一种精打细算的实用主义考量。正如小说中所描述的,丈夫认为英惠 "不会嫌弃他微薄的收入、羸弱的身体和脆弱的自尊心",她是一个 "容易掌控和婚姻安全" 的选择。
在他眼中,英惠的价值在于她的 "普通"—— 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不显眼,这些特质使她成为理想的妻子人选。
工具和控制
        丈夫对英惠的这种工具化认知,源于他对婚姻的功能性理解 —— 婚姻不是建立在平等伴侣关系上的情感结合,而是一种生活上的 "搭子" 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英惠的主要功能是照顾丈夫的日常生活,满足他的基本生活需求,而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被尊重和珍视。
         在日常生活中,丈夫则完全不参与家庭劳动,将这些工作视为女性的专属职责。这种家务劳动的单向分配不仅是对英惠时间和精力的剥削,更是一种权力关系的体现 —— 通过将英惠束缚在家务劳动中,她没有时间和精力发展个人兴趣或追求自我实现。
        当英惠开始拒绝吃肉,无法满足丈夫对肉食的需求时,丈夫的反应极为激烈。他不仅对英惠的改变感到愤怒,还请来英惠的家人帮忙劝说,试图让她 "恢复正常",继续为自己服务。这种反应表明,丈夫关心的不是英惠的健康或幸福,而是她是否能够继续履行作为妻子的 "职责"。
        丈夫对英惠的控制不仅体现在家务劳动上,还延伸到了消费和社交领域。英惠被限制在家庭范围内,英惠的个人喜好和需求被完全忽视。丈夫根据自己的标准和喜好决定家庭的消费选择,包括食物、家居用品等。当英惠开始拒绝吃肉时,丈夫无法接受这种偏离常规的行为,因为这挑战了他对家庭消费的控制权。这种消费控制不仅是对物质资源的支配,更是对英惠个人意志的否定。
精神压迫
          丈夫对英惠的精神压迫主要通过强制实施社会规训来实现。丈夫将社会规训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并以此来评判和控制英惠的行为。他不仅自己接受了这些规训,还积极将其强加于英惠,成为父权制社会规训体系的代理人。
        丈夫对英惠的精神打压还体现在长期的情感忽视和认知否定上。在长达五年的婚姻中,丈夫几乎不与英惠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对她的内心世界毫不关心。当英惠多次提到自己做了一个 "梦" 时,丈夫自始至终没有问过一句 "什么梦?"。这种情感忽视使英惠感到自己的存在不被重视,进一步加剧了她的孤独感和疏离感。更为严重的是,丈夫对英惠的认知和感受进行系统性否定。当英惠开始拒绝吃肉时,丈夫不仅不理解她的感受,反而将其视为 "偏执症和妄想症" 的表现。这种认知否定不仅是对英惠个人体验的否认,更是一种精神暴力 —— 通过否定她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丈夫试图剥夺英惠对自身经历的解释权,从而进一步强化自己的控制权。
         丈夫对英惠的精神压迫在公共场合表现得尤为明显。在丈夫不仅没有尊重英惠的个人选择,反而将其视为羞耻,对她进行公开指责和贬低。这种在公共场合的羞辱是一种极其有效的精神压迫手段,它不仅伤害了英惠的自尊,还使她在社交网络中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值得注意的是,丈夫的这种反应并非出于对英惠的关心,而是源于他自己的面子和社会形象考虑。
身体层面的暴力控制
        丈夫对英惠的身体压迫表现为将其性客体化和工具化。在丈夫眼中,英惠的身体不是属于她自己的,而是属于他的财产和满足性欲的工具,对英惠身体自主权的严重侵犯,对她人格尊严的极大侮辱,对英惠的心理健康产生了长期的负面影响,加剧了她的疏离感和自我厌恶。
医疗暴力与强制干预
         当英惠的行为越来越偏离社会常规,丈夫采取了更为极端的身体控制手段 —— 将她送进精神病院。在丈夫和其他家庭成员看来,英惠的拒绝吃肉、想要成为一棵树等行为是精神异常的表现,需要接受 "治疗"。这种将不符合社会常规的行为病理化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更为隐蔽的身体控制手段。
        在精神病院中,英惠遭受了各种医疗暴力,包括强制喂食、药物治疗等。这些干预措施表面上是为了 "治疗" 英惠的 "疾病",实际上是对她身体自主权的进一步剥夺。丈夫作为这一过程的主要推动者,通过医疗系统实现了对英惠身体的间接控制,将她置于一个更为严密的监控和控制体系中。
情感隔离与冷漠对待
        在他们的婚姻中,丈夫与英惠之间几乎没有真正的情感交流和亲密关系。丈夫对英惠的内心世界毫不关心,也不尝试理解她的感受和需求。这种情感隔离使英惠感到极度孤独和不被爱,逐渐丧失了对婚姻和人际关系的信任。当英惠开始做噩梦,精神状态不佳时,丈夫的反应是视而不见,没有给予任何关心和理解。
社会支持系统的蓄意破坏
        当英惠开始拒绝吃肉,丈夫不仅没有支持她,反而请来她的家人一起对她施加压力,试图让她 "恢复正常"。这种做法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英惠与家人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削弱了她的社会支持系统。丈夫通过这种方式,成功地将英惠置于一个孤立无援的境地。
离婚与彻底抛弃
         丈夫对英惠情感压迫的最终表现是在她最需要支持的时候选择离婚,彻底抛弃了她。当英惠因拒绝吃肉而无法满足丈夫的饮食需求,又因拒绝性行为而无法满足他的性需求时,丈夫果断选择了离婚。这种抛弃发生在英惠最脆弱、最需要支持的时候,是对她情感上的致命一击。更为冷酷的是,丈夫在离婚过程中表现出极度的冷漠和绝情。他像 "扔掉坏掉的物品一样" 抛弃了英惠,没有丝毫留恋或愧疚。这种彻底的情感抛弃不仅否定了多年的婚姻关系,也否定了英惠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通过这种方式,丈夫不仅摆脱了一个 "不再有用" 的妻子,也彻底否定了英惠的存在意义。
父权制与性别暴力的社会根源
        丈夫对英惠的压迫不是孤立的个人行为,值得注意的是,丈夫对英惠的压迫得到了整个社会系统的支持和认可。当英惠开始反抗时,她不仅面临来自丈夫的压力,还面临来自家人、医生和社会的压力,这些压力共同构成了一个维护父权制的 "共谋体系",使英惠难以认识到自己正在遭受暴力。这种系统性支持使丈夫的压迫行为显得 "合理" 和 "正常",也使英惠的反抗变得更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