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边城》读后感11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8-07 10:39:06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边城》读后感
      《边城》这本书共185页,包含了7篇文章:《边城》《菜园》《山道中》《来客》《知识》《大小阮》《生存》,我用了三天看完,按照老规矩是要写篇读后感纪念一下的。
       一、《边城》
       前面已经写了一篇《边城》的读后感,那里没有说到的大概就是我在这篇文章里感觉得到的宿命感,一个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一个人的性格,性格就决定了他为人处世的方式,最后影响了他的一生。我觉得《边城》里的翠翠和外祖父的对于翠翠最后归属的处理方式就是这种感觉。
      我是嫌弃他们在处理感情事情的时候扭扭捏捏不够干脆利落,但生活在底层的外祖父面对不同阶层的大少爷和二少爷,以及知道二少爷的相亲对象有一个碾坊作为嫁妆时,会有许多考虑也是正常的。而翠翠自小和外祖父相依为命,身边更是没有邻居,从小到大身边甚至都没有一个女长辈教她,她不懂得如何处理感情上的事情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二、《菜园》
       《菜园》里的很多语言是非常幽默的,可见玉太太和儿子相处的时光是特别温馨的。可在那样的时代里,是多么的残忍,杀了人家的儿子和儿媳,还要霸占儿子和儿媳种的菊花开宴会,把她和儿子经营的“菜园”变成“花园”,逼着这个老妇人最后上吊自裁了。
       三、《山道中》
        《山道中》里有个情节挺有警示的意味的: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或者说感觉到不对时,要先离开当下的环境。书中写到:庆庆他们三人赶路,在山道中一个灵官庙前休息,这里实在太舒服,庆庆一直不舍得走,后来什长听到两个军官说起这里曾经盗匪肆虐,三月前刚剿过匪后,就毫不犹豫的起身赶路,第二天就听到消息这两个军官被杀,当时在那里的四个商人被抢。我都替庆庆长吁一口气:还好跟着什长走了。
       四、《来客》
       这个不速之客说是久仰沈从文先生大名来拜访,竟然不认识本人。不认识其实也没有关系,主人不在就留言离开就好了,还非要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在人家家里到处看,甚至还去看人家的办公桌,看人家刚开了头的文章,这就显得很没有礼貌了。我想,人有的时候真的是需要谨言慎行的。我想这个人如果看到了沈从文先生这篇文章,那得多尴尬呀,或者尴尬之余,他可能还会恼羞成怒,怨沈从文先生不表露身份,害他失礼。
       五、《知识》
       《知识》我没有看懂,整篇文章看下来都不知在讲什么,只觉得文中的人情感麻木、很苦。儿子被毒蛇咬死了,父亲还能继续耕地,母亲、姐姐知道事情后也没有悲痛的神情,弟弟甚至还抱怨哥哥死的时机不对打乱了计划。我也不明白这个张六吉写信骂老师,烧书,分田,最后和那个弟弟一起干嘛去了。是和鲁迅先生一样,觉得医生只能医治肉体,所以从文唤醒民众的觉醒,他也觉得知识没有办法改变民众的命运,去革命了吗?
      不懂,完全看不懂。
       六、《大小阮》
       我觉得小阮真是个为了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青年,他参加了广州起义,又参与了唐山矿工大罢工,最后被抓壮烈牺牲。
      相对的大阮我觉得有些随大流、不讲道义,他聪明却把自己一部分的才华用在了给歌姬写艳词上,而且小阮的2000元,明明拜托他寄到上海去的,他最后却独吞了。许久之后因为收到一封信,信中提到的姓刘的人,让他想起小阮,又良心不安,可却是给了他们的旧相识——打更人一年的烧酒就完事了。
       七、《生存》
       聂勋太难了,两公婆被排挤丢了工作,最后老婆得了肺痨在岳丈家命不久矣,自己则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在外找出路,太难了呀。本来看到他的画画、木刻都有进步还替他开心的,想着总有希望,可沈从文先生在文后写着“一九三七年五月为牺牲于抗日战争中表弟长荣而作”……
      我不太喜欢中国近代史,因为太黑暗。《边城》在不经意间让我对中国近代史又加深了一些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