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苦乐人生路》有感
文 / 林川又
今年“双节”假期(端午六一),我一直待在家里看书,因为在表弟钟朋恒婚宴上,有幸遇到爸妈的同学黎国强郑鸿权伉俪,并获赠黎叔亲手所作的回忆录《苦乐人生路》,我当时只是礼仪性收下,回家后随手翻了一两页,没想到被它深深吸引,虽然从小常听家父母讲起过去,今天通过黎叔的娓娓道来,对于我出生前后那段历史,父辈们走过的艰辛,得到了更具体更深刻的了解。
书里都是身边人的故事,所以倍感亲切,那个特殊的年代历练了我们能力非凡的长辈,看到黎叔骑自行车载人到湛江、石鼓、深镇、吴川,翻山越岭,饥饿的年代,超强的耐力,令我这个能坚持长年跑步锻炼的人叹为观止!同时,我想起现在的孩子,就算在学校里,都不敢让他们多做点运动,怎能有好的体魄?作为教育者的我,对此感到深深忧虑和无力,竟还有点羡慕那个天高任鸟飞的年代,现在成年人都不一定敢骑自行车跑那么远,时代不同了!看到他半夜饿到起床喝凉水,菜虫也不会特意去除,吃两块死猪肉能饱两天深表怜惜!我心里也会想,那时的水没有污染吧?那时的菜肉没有农药化肥科技狠活吧,虽然难得有点吃的,但味道会不会特别香甜呢?当他说到很羡慕家里有海外关系有华侨汇款证的家庭,我才猛然想起家里曾有锑煲之类的旧家具,用几十年都不烂,后来被我嫌弃它们阻碍地方干脆扔出去的,现在惊讶这些原来是别人家当年想要却无法得到的东西,同时也为黎叔感到庆幸,还好那时他家没有海外关系,这滋味还真不是一般家庭能“享受”得到!这直接导致我老爸初中就去读了“簸箕”,而且不能读高中,我从不知道原来“簸箕中学”的师资力量如此雄厚,这些年我对爸妈和他们的高素质同学多少有些看不明白,按理说最差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也高不到哪里去,现在才知道这间学校不但学生聪明,而且教师们的学历即使放在今天的高州都绝对能炸街,老爸老妈他们那班人竟是“民校名师培养出来的高徒”,我才发觉自己居然误会了几十年,没想到爸妈经常调侃“簸箕中学”不是笑学校不好,而是笑校门口那四只簸箕,真是世纪误解啊!我还了解到今天美丽的长坡水库是通过怎样艰苦建成的,不由得脑海中又浮现出我爸初中去修建义山渡漕时所作的《西江月》(见当时的《中学生快报》头条):“西江月*挑泥少年足踏泥泞冷水,肩负热诚万千。我虽弱龄一少年,身手工地大显。不畏艰难险阻,支援运河当先。建设祖国意志坚,踊跃奔赴前线。”心想用它来形容黎叔当年的辛苦和朝气蓬勃应是最合适不过了!这些活动真的很好,要是能让不想学习的孩子参加下,一定很能锤炼筋骨,大有裨益!所以可想而知我有多羡慕黎叔快乐的教书生活,然而看到他愤然辞教后找不到工作不禁心头一紧,暗自叹息,作为同行,懂的——都懂;然而黎叔为了养家,马不停蹄,养蜂,搭客,代课,做砖厂工人,做木工,不论工作贵贱,总能乐观面对,活在当下,全力以赴,做到最好,这种能屈能伸,随时放得下面子,又时刻找机会提升自己的工作态度很值得我们年轻人借鉴参考,这样又何愁失业?我还听表叔说,黎叔的儿子,每次回国探亲,闲时还去开滴滴,这才是真正的富二代,父亲越勤奋越富裕,儿子越富裕越勤奋!黎叔不单勤奋,而且好学,为了生活为了梦想,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学会电工技术,考到汽车驾照,自学成为建筑工程师,越努力越幸运,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没想到他年近耄耋居然取得飞行证,其聪颖勤奋以及坚毅勇敢令我倍感励志!心里暗笑,黎叔现在如果还年轻,该不是又想着开飞机去搭客了吧?因为他总是身体力行,绝不浪费时间,爱读书,还爱行万里路,到处旅游增长见识,对于异国他乡的见闻,也让我跟着大开眼界;过去的事情,我听多了,从老一辈的口中,从历史著作中,总会感受到沉重和哀伤,但在黎叔的回忆录里,我却极少有这些感觉,我看到的是他努力、积极、感恩、体谅、不卑,不亢,从他对待恩人、司机、酒店服务员、户籍办事员、有过过节的人等的方式态度中,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话,“洞明世事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正是:强者总能利用一切环境茁壮成长;黎叔跟我说,通过努力都吃不到的葡萄,都是酸的!就别再想了。其实努力争取但不妄求不内耗恰是一种极其健康的心态,有自知之明,所以知足,进而懂得感恩,虽然他资质优秀,但深知自己的家庭出身特殊,觉得有女孩肯嫁给他就是莫大的恩赐,所以他感谢太太对他不嫌弃,珍惜她的付出,对他太太和儿媳妇等女眷都非常敬重,特别感恩亲家,对家人亲友们从不吝啬赞美之词,有如此明白事理,懂得惜福的一家之主,家道必然兴旺!在这本书中,我欣喜发现我认识龚珠信、凌景伟、杨斯海、陈健等几位前辈,并对他们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当我看到乡镇干部披着“万国旗”喇嘛朝圣一样游中山路,吃一餐猪肉半夜闹肚子弄脏通道,黎叔在乡下不单没什么肉吃,本来就没有油脂的肚子还得天天被酸性饮用水狠刮上一轮,还有黎叔去北朝鲜如厕,需要讲究经验,请原谅我着实不厚道地笑了很久,想起我爸也曾绘声绘色描述过如厕技巧,我越发笑出眼泪来;父辈们一路走来,同样的年代,不同的人,走出不同的人生,我看到了黎叔个人的坚韧不拔、苦中作乐、拼搏不停、歌声不断,也看到了他父母双亲的坚忍,兄弟姐妹的互相提携和孝顺,夫妻同心其利断金。本书语言朴素平实,句句言之有物,阅读起来非常轻松舒畅,各种年龄各种文化程度皆宜。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见黎叔,便能拜读到他的人生经历,可谓幸甚!其实,这是我期待已久的事情,记得家母在世时常说起她的同学们,每当提到黎叔,她总是笑嘻嘻的,说他是个很有趣的同学,成绩很好,英俊,很喜欢讲笑,很爱他的太太,他还有个高州中学校花姐姐,每天都有男孩子捧着花在校门口等着她.......因为我父母都是学霸,父亲还是自学成才的山水画家,而且他们的颜值都不是一般的高,她能如此评价,令我自幼就觉得黎叔定非一般人,但心里也一直疑惑,在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他怎还爱讲笑啊?幸运的是,今天终于找到了答案,我看到了一个和睦家庭的良好家风,都是来自代代好父母为子孙作下良好的榜样,一个拥有安全感充满爱的大家庭,人人都得到滋养和支持,所以身心健康,抗压能力超强,能书写出属于自己生命的辉煌;同时也让我更能谅解在那个年代深深受伤无法自拔的人。黎叔的故事,能成为战胜黑暗的光——我们从中可以学习到,如何为人父母,为人兄弟姐妹,为人丈夫、妻子,为人子女,还有如何自学,如何面对困境,甚至了解到建筑装修,外国特殊的风土民情等知识......
感恩在生命的长河中,与黎叔以及他们一家子,在本书中,深刻相遇过,黎叔的故事,带我从大半个世纪前一路走来,有我出生前听过的未听过的,有我出生后感受过的未感受过的,让我更真切理解我爸多年来说的那句话的含义,就是我幸运出生在一个好年景(1977年)!我也还了一个小小的心愿,得到了黎叔家姐黎笑萍师姐的照片,一睹那个年代我们母校校花的绝美芳容!
黎叔古稀之年为我们写下珍贵的回忆录,还原了过去七十多年真实的社会生活,让作为现今社会最前锋一员的我——四五十岁的中年教师,身处这个严重内卷的年代,能有依据认真进行对比反思,生活的追求,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功?名?利?禄?还是锻炼出健康的体魄,培养健全的人格,认真经营和谐幸福的家庭?我们应该提供怎样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怎样以身作则,才能养育好我们的下一代,构建和谐的社会?这本书让我找到了很好的答案,无比感恩!衷心祝愿黎叔一家阖家安康,永远幸福!同时,我愿天下人珍重自己的人生,珍爱家人,热爱生活,在平凡的日子里,定能精雕细琢出不平凡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