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德(1835-1911年),
慈禧(1835-1908年)。
如果说中国近代史里分别选出一个最有权势的中外人物,那么非赫德和慈禧莫属了,这两个超长待机半个世纪的人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进程,赫德活了76岁,其中50多年都在中国度过,慈禧在1904年接见他的时候甚至说,你都待了这么久了,要不就留下吧。最终还是没留下,在最后一次回英国休假期间死在了英国。庆幸没死在中国,要不指定被掘坟了(如李鸿章1958年被挖出来拖在拖拉机后面游街)。
中国海关直到1949年才由中国人掌控,1855-1949之间的90多年都是由外国人掌控,尤其是赫德影响最大,自己在位半个世纪,甚至指定了好几个自己的亲信做了几任接班人。一开始清政府是因为没能力所以请赫德过来搞海关,毕竟以前闭关锁国没搞过嘛,但到了后来就骑虎难下了,因为傲慢所以不愿意培养能力,加上大举向洋人借外债,附加了海关托管出去的条件,所以就真的收不回来了。这不就是清朝的掐脖子嘛。
赫德1935年出生于北爱尔兰,因成绩优秀被英国外交部选拔到了中国,还因此放弃了读硕士,来中国的那一年是1954年,他才19岁。
刚来中国的时候,他过了几年清闲日子,在中国学习了几年中文,驻华使馆有人愿意教他,他的悟性也很高,中文说得很溜,甚至超过很多地方上方言很重的中国人,比如郭嵩焘,加上他的性格比较内敛沉稳,所以在中国跟吃得开。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他通过高层私人关系获取了咸丰对待谈判签约的暧昧态度,知道咸丰表面上答应和谈,实际上暗中布兵备战,后悔答应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使得英法联军获得了无论是战场还是谈判桌上主动权,这是他第一次利用语言优势和性格优势为本国成功牟利。
1861年,他第一次见到了奕訢,并给他留下好感,于是成功成为了总税务司。
镇压太平天国期间,他主动抚平李鸿章和洋枪队的矛盾,矛盾的起因是洋枪队答应不杀投降者,结果李鸿章反手杀了他们,导致洋枪队厌恶李鸿章。赫德化解矛盾的能力还是很强的,这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束。
后来,赫德第一次回英国休假,成功劝说清政府派遣出国观察团来到中国,中国代表团团长还写了一本书叫《乘槎笔记》,他们第一次见识了西方世界的强大。
中法战争他在幕后操纵和谈,英国占领缅甸他出谋划策避免清政府反弹,维新变法期间他刚好在北戴河休假,华丽丽的完整错过。
他主导了多项清政府向洋人举债,大肆出卖中国主权,居然各方都还挺满意。
到了义和团时期,他成了历史的见证者,被暴民们活活困在东交民巷很久出不来,以至于外面人还以为他死了。
他影响了辛丑条约的签订,他建议继续让清政府回来主持大局,不要改朝换代,他知道如何赔款能使各方利益最大化,又不至于让清政府垮台。
他不仅满足于收收关税,他深度参与了中国政治,还创办了中国现代邮政系统,建立了沿海灯塔系统。
他在位半个世纪,工作兢兢业业,非常自律,一生只请过两次假,一次婚嫁,一次顺带给清政府办公事。
北京上海香港都有以他名字命名的道路,现在上海的常德路以前叫赫德路,外滩还为他建造过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