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花》是李筱懿所著的一本关于财富管理的书籍,它围绕着赚钱、攒钱、花钱这三个核心环节展开,为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提供了一套实用的财富指南。
书中没有高深莫测的财经理论,也没有不切实际的快速致富窍门,而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真实的案例,讲述了与金钱相关的种种道理,旨在帮助人们缓解财务焦虑,学会与金钱和谐相处,实现真正的金钱幸福。
金钱观的重塑
大方谈钱,尊重自我价值:
在传统观念中,女性往往被赋予“羞于谈钱”的形象,社会甚至将金钱与道德捆绑,认为谈钱的女性“庸俗”“拜金”。但李筱懿在书中直言,大方谈钱是尊重自己的价值,也是树立与他人的边界。金钱具有初级的购买功能、高级的掌控功能以及顶级的选择权功能。
真正的财富自由,并非仅仅是拥有大量的金钱,而是拥有对生活方式、职业方向、人际关系的自主选择能力。女性追求“有钱花”,实则是为了掌握自己生命的主动权。
可视化价值,避免隐形付出:
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家庭中,许多女性常常因默默付出而导致自身价值被忽视。职场上,辛苦工作的成果可能被同事抢功;家庭里,全职主妇的家务与育儿劳动也可能被家人视为理所当然。
《有钱花》强调了“可视化价值”的重要性。例如,全职主妇可以通过记录自己每天的家务内容、育儿心得和付出的时间等,让家人更直观地了解其劳动价值;职场女性则应学会定期向领导汇报工作进展和成果,主动展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避免成为“隐形劳模”,从而使自己的付出得到相应的回报,实现成长与财富的正向循环。
财富积累的逻辑
专业为本,筑牢财富根基:
作者李筱懿自身从传统媒体转型到新媒体创业,再到涉足短视频、直播电商领域的经历,充分体现了专业主义的重要性。对普通人而言,深耕专业领域是最稳妥的财富路径。无论从事写作、设计还是手工艺等任何行业,都应将自身技能打磨到稀缺程度,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建立起不可替代性,抵御外界风险。
李筱懿之所以能抓住新兴媒介的机遇,正是因为她在写作领域已有十余年的积累,在自媒体领域开辟了“情感 + 财经”的独特赛道,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顺应时代,把握财富杠杆:
虽然个人努力是财富积累的起点,但时代机遇更是不可忽视的杠杆。时代的变迁难以预测,然而我们可以在浪潮来临之前,做好充分准备。当新的技术和行业涌现时,如电商行业兴起、直播带货风靡,那些能够敏锐察觉到趋势,并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人,往往能抓住商机,实现财富的快速增长。
因此,我们要关注时代发展动态,及时了解行业趋势,以便在机会出现时,能够将个人专长与时代红利相结合,顺势而为,实现“能力复用”,让财富得到更高效的积累。
赚钱的本事
挖掘自身优势,开启多元收入:
书中强调,挖掘自身优势是赚钱的关键突破口。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天赋和兴趣,这些都可以转化为赚钱的途径。例如书中提到的小美,她作为一名普通的幼儿园老师,凭借对手工制作的热爱和擅长编织的技能,利用业余时间制作编织饰品并在网上开店,通过不断改进设计和学习营销技巧,副业收入逐渐超过了本职工作。这表明,只要我们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将其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就能开辟出额外的收入来源。
技能多元化,增强职场竞争力: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单一技能已难以满足职场需求,技能多元化成为必然趋势。以互联网行业为例,优秀的新媒体运营人员不仅要具备文案撰写能力,还需掌握图片设计、视频剪辑、数据分析等多种技能。
这样一来,面对不同的工作任务和项目需求时,才能更加游刃有余,从而提高自己在职场上的竞争力,为获得更高的收入创造条件。普通女孩可以从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入手,同时关注行业发展,不断学习新技能,提前为职业发展做好规划,拓宽赚钱之路。
攒钱的思路
明确攒钱目标,激发攒钱动力:
攒钱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这是攒钱的动力源泉。作者建议我们在攒钱之前,先思考攒钱的目的,是为了购买房产、应对突发状况,还是为了退休后的生活等。有了清晰的目标,我们在面对各种消费诱惑时,就能更有定力,更容易坚持攒钱计划。例如,同事晓琳为了实现购房目标,每月工资到手后,都会将30%存入专门的定期存款账户,无论当月开销如何,都不动用这笔钱,最终攒下了可观的资金,离目标越来越近。
先支付自己,养成攒钱习惯:
“先支付自己”是书中提到的重要攒钱方法。即每月收到工资后,先将一部分钱存起来,用于自己的未来规划,如储蓄账户或低风险理财产品,然后再用剩余的钱安排生活开销。这种方式能让我们养成定期攒钱的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下一笔不容小觑的财富。
理性消费,区分“需要”与“想要”:
攒钱并不意味着压抑所有需求,而是要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理性消费。女性应学会区分“需要”与“想要”,对于非必需品要果断说“不”,避免盲目消费和浪费。同时,可以通过记账来分析自己的消费情况,了解每一笔钱的去向,从而制定合理的预算,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花钱的智慧
投资自我,实现价值回流:
花钱不仅仅是一种消费行为,更是一种投资行为。李筱懿提倡女性要学会投资自己,例如通过学习新技能、参加培训课程、拓宽人脉等方式,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这些投资虽然在短期内需要花费一定的金钱,但从长远来看,能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提升打下坚实基础,带来更多的赚钱机会和回报,实现价值的回流。
享受消费,追求生活品质:
作者鼓励女性在投资自我的同时,也要学会享受花钱的过程。花钱不仅是为了满足物质需求,更是为了享受生活的美好。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消费方式,如旅行、欣赏艺术表演等,让自己在花钱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提升生活的幸福感。但这种享受消费并非是盲目追求虚荣和奢侈,而是在合理的范围内,让金钱发挥出最大的效用,为我们带来身心的愉悦。
避免虚荣消耗,理性对待消费:
消费主义常常以“精致生活”等名义诱惑人们过度消费,掏空钱包。《有钱花》主张把钱花在能创造新价值的地方,避免“虚荣消耗”。比如,不要为了满足虚荣心而购买昂贵却不实用 的奢侈品,而是可以将购买奢侈品的预算用于学习课程或健康管理等方面,提升内在价值。每次消费前,都应问问自己,是真的需要这件物品,还是仅仅因为虚荣而购买,通过理性决策,让每一笔支出都成为未来收益的种子。
女性财富的终极命题
把控人生节奏,实现身心自由:
财富积累并非只是数字的增长,更是身心状态的平衡。做好健康管理,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能够更好地应对高强度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赚钱”。每个人的财富积累都有其独特的节奏,女性应根据年龄、职业阶段等因素,动态调整财富目标。
年轻时专注于专业积累,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中年后善于利用资源杠杆,拓展财富渠道;老年期则注重稳健理财,保障生活质量。关键是不要被社会时钟所绑架,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赚钱频率”,实现身心自由。
拥有自知之明,敬畏财富规律:
李筱懿曾经历过因盲目扩张公司而陷入财务危机的困境,她由此深刻领悟到,真正持久的财富需要有“自知之明”与“敬畏之心”。财富的获得不仅仅取决于个人努力,还与时代机遇等多种因素相关。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边界,不盲目跟风,不高估自己的实力。同时,要敬畏财富规律,明白财富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被账面数字的虚高所迷惑,只有这样,才能在财富之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总结与感悟
《有钱花》这本书犹如一位贴心的财富导师,为读者点亮了财富之路的明灯。它让我们明白,金钱并非万恶之源,而是实现人生目标和幸福生活的有力工具。
这本书让我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大方谈钱,重视自己的价值并使其可视化;掌握财富积累的逻辑,平衡好专业主义与时代红利;具备赚钱的本事,挖掘自身优势并实现技能多元化;理清攒钱的思路,明确目标、理性消费;拥有花钱的智慧,学会投资自我和享受合理消费。
对于女性而言,财富更是最坚实的铠甲,它能让我们在生活中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在爱情里不卑微,在职场上不退让。但财富自由并非终点,而是实现人生更多可能性的起点。
我们不应仅仅追求财富数字的增长,更应注重在财富积累过程中实现身心的自由与平衡,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节奏,拥有自知之明和敬畏之心,让财富真正为我们的幸福生活服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将书中的方法和理念运用到实际行动中。从每天的消费决策开始,学会区分“需要”和“想要”,理性对待每一笔支出;定期梳理自己的财务状况,制定合理的攒钱计划和投资规划;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赚钱机会做好准备;同时,关注时代发展趋势,敏锐捕捉可能的财富机遇。
总之,《有钱花》不仅是一本关于财富管理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女性自我成长和价值实现的指南。它让我们明白,只要我们拥有正确的财富思维和行动策略,每个人都能够在财富与精神的双重丰盈中,活出生命的辽阔,实现真正的“有钱花”,拥有一个从容、自信和幸福的人生。
图片
书中金句
当我们抱怨机会有限,怀才不遇,或许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积极主动地展现自己,让自己的价值可视化,被更多人看见,因为现实世界的资源和机会并不均衡,“被机会看见”和重要。
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学会量化自己的价值,展现自己的付出、表达自己的辛苦,都是合理而且必要,这帮我们获得与付出相匹配的收益
不论是哪一类资源的缺乏,只要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人就会进入稀缺心态。稀缺心态会让我们只关注紧急的、眼前的东西,忽视重要的、长远的价值,从而导致自己在这类资源上更加缺乏,陷入恶性循环。
慢慢变富的人通常有两项优势:
1、自知之明 2、敬畏之心
三个关键优点:
1、客观地认识自己 2、“富有”是认知积累到一定程度,加上行动,共同爆发的结果 3、理解外部环境
每个人在做自己的发展规划时,都得关注市场变化、政策调整等外部因素,学会适应这些变化,及时调整自己,顺应大势所趋,才能让个人努力发挥更大的效能。
明白自己追求财富的意义
健康、真情、家庭、善意、充实、满足、自我……这些具体的存在和感受,才是我们追求财富的意义
人的表达力由两部分组成
一个是自我表达
一个是瞬间反应,看得多了,内容储备多了,瞬间反应能力就会增强,遇到各种状况都能接住
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永远是与他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把自己一步步从“标准产品,变成独特、不可替换的手艺品,抓住自己的财富机遇,找到自己的人生棋盘
“缺钱”和“贫困”是两种概念:当欲望远远大于收入,人的财务安全感就会降低,产生“缺钱”的感受
“新穷人”——这一类人不是传统意义上没有工作或没有收入的穷人,而是没有足够的钱、不能随心所欲购买自己的想要物品的消费者。
贫穷并不仅限于物质匮乏和身体上的痛苦,也是一种社会和心理状况。每个社会都有“体面生活”的衡量标准,如果无法达到这些标准,人们就会烦恼、痛苦、自我折磨。
把钱花在最能产生新价值的地方,而不是把钱花在向他人展示和炫耀的地方
8个“不买原则”
1、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浪费时间的不买
2、短期内用不着的,不买
3、无法坚持使用的,不买
4、可买可不买的,不买,避免增加生活成本
5、功能重复,品牌溢价太高的,不买
6、对身体健康的有害的,一定不买
7、不适合自己的,再便宜也不买
8、不买让自己犹豫的东西,只要在下单前有一丝的我犹豫,就立刻停下来
每一次不理性的消费,都是对重要目标的提前透支,从而让这些事一再往后拖,无法实现。而每一次重要目标的达成,都是对人生进行的一笔新投资。
当我们带着投资心态去消费,自然而然就会摒弃掉一些不必要的消费行为
一个人的消费素养是需要培养的,高消费并不一定换来高素养,同样的,低物欲也并不是拒绝购物,而是选择那些真正适合自己的、对生活有实质性提升的东西去消费
在工业社会,利益源于生产,于是努力工作成了一种美德。当进入消费社会,利益源于消费,于是消费主义被创造出来的,让人们觉得仿佛超前消费才能让自己变得高级,一身奢饰品才是成功的标志,“新穷人”就是由此产生的。
祛魅,祛的是我们潜意识里的你配得感。当我们识别到自己的独特性,提升来心理上的配得感,构筑起对生活的信念感,就会豁然明白,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祛魅的第一件事就是关掉你为它打的那束光。
是我们的价值定义来奢饰品,不是奢饰品定义了我们的价值
买奢饰品,不如把自己变成奢饰品,能够在岁月里发光,而不是在账单中仓皇
女性,需要的是一个并肩通行的人,而不是让自己寸步难行的人
一个心胸狭窄的伴侣,最终只会成为你前行的枷锁,加重你原本的负担,让你逐渐丧失自己
在婚姻里,感情出了问题或许还可以讲究,但经济出了问题,基本上都维持不下去。因为经济撼动的是婚姻的根基。